朱元璋、馬皇后并肩,文武站在了朱元璋、馬皇后身后,而在臺前,則是三萬六百余遠航將士與從屬人員。
顧正臣身著麒麟服,立于最前,身后是沐春、徐允恭、朱棣、朱棡等弟子,還有趙海樓、秦松、王良、黃元壽等一干將官,再后則是五千軍士,再后是長江,是長江之上寶船、大福船甲板傲然而立的兩萬余人!
船隊列陣,封住長江,浩蕩之姿,令人震撼。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氣沉丹田:“朕——今日攜皇后一起,為水師將士,為即將踏上遠航、英勇無畏的你們送行!”
傳令軍士五人一組,站在高臺兩側(cè),延出三里之遙,將朱元璋的話,一字不錯的,傳達至水師將士是耳中,傳達至送行家眷、百姓耳中!
魚躍江水,驚覺江面極是狹窄,又落到水里。
波紋撞在船身之上,又被震了回去。
朱元璋緩緩抬手。
這掌紋見證了太多的風(fēng)雨,太多的輝煌。
現(xiàn)在,它又將見證歷史!
顧正臣上前一步,率領(lǐng)全軍行禮,齊呼萬歲、千歲。
“此番遠航之成?。 敝煸霸捳Z中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事關(guān)大明國運,江山社稷!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對未知大海、大陸的探索,而是一次足以彪炳史冊,史無前例的偉大航行!”
藍玉、傅友德等侯爵一臉茫然。
開濟、薛祥等尚書也很是詫異。
不就是一次遠航,怎么滴就事關(guān)國運,事關(guān)江山社稷了,顧正臣就是掛在外面,那也和國運、社稷沾不上邊???
再說了,顧正臣又不是第一次帶人出航了,歸航時候的講話,你也沒說多好聽,這二次出航,不就是去澳洲,有啥史無前例、有啥偉大的?
那些人不知道,但徐達、李文忠、鄧愈等人十分清楚,面前的一干水師將官、勛貴子弟也十分清楚。
朱元璋上前一步:“朕希望你們克難揚帆,齊心協(xié)力,抵達夢想之地,希望你們沉著冷靜,聽命而動,同舟共濟,希望你們……”
目光掃過眼前的將士。
這些人,皆是精銳!
顧正臣,見識廣博,所知所想皆如深淵,不可測,不可知,但知此人忠于朝廷,忠于大明!
趙海樓,黃元壽,文武雙全,英勇又不失計謀。
秦松,王良、高令時等人,皆是能戰(zhàn),敢戰(zhàn)之輩。
還有自己的兒子朱棣、朱棡,徐達的兒子徐允恭,沐英的兒子沐春……
這里聚集了大明最精通航海的所有人才,他們有著豐富的遠航經(jīng)驗,相信他們一定也有智慧、有能力跨過數(shù)萬里大海,并完成使命,安全返航!
若是他們做不成這件事,那大明至少在百年之內(nèi)與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無緣了!
孩子們,將士們!
朕相信你們!
朕等著你們!
朱元璋沉聲喊道:“為國赴難者,朕準(zhǔn)其葬于鐘山之下!為國立功者,凱旋之日,朕為你等鼓缶而歌!”
一番話,震驚世人。
這個時候的鐘山,可是被選定為皇陵之地了,甚至還選擇了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來負責(zé)營造之事,這就等同于,人死了,可以埋葬在皇陵附近啊。
娘的,要知道這待遇,也就國公死后才有……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