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真陽、陳有才等遠火二局的人看到這場景,對顧正臣的敬仰更是增了幾分。
這就是咱們的掌印,敢當著皇帝的面要俸祿的主……
當面討薪的顧正臣沒撈到什么好處,被朱元璋指著鼻子一頓臭罵,完事之后指了指圖紙:“少跟朕說其他的,遠火二局現(xiàn)在陷入了困境,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研究了,你身為掌印,需要拿出個方略出來?!?
顧正臣走上前,拿起桌上的圖紙看了看,對朱元璋道:“還請陛下召集所有遠火二局的匠人,包括遠火局精干,集議方略吧?!?
朱元璋擺手:“你是掌印,你來下令。”
顧正臣謝恩之后,看向樓真陽:“辦吧?!?
樓真陽領(lǐng)命,安排人去傳話。
遠火局總部設(shè)在了莫愁湖附近,距離遠火二局并不算多遠,陶成道、崔玉、謝阿佛等人收到命令之后,紛紛趕了過來。
山頂,集議室。
朱元璋沒有開口的意思,坐在一旁聽。
顧正臣目光掃過遠火局、遠火二局六十余人。
這些人里,有三成是陌生面孔,這是好事,說明遠火局培養(yǎng)了一批新人進來,而且這些新人開始挑大梁了。
拿起粉筆,顧正臣敲了敲黑板,開口道:“今日召集你們前來,只為一件事,指明下一步火器研制的方向與重點。遠火局、遠火二局,最近兩年遇到了瓶頸,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現(xiàn)有火器的改良上?!?
“改良是對的,也是必要的,唯有不斷去改良,才能讓火器變得更為好用。但是,只小幅度的改良,修修補補,并不能打造出更出色的火器。所以,我建議接下來三年至五年,遠火局、二局需要將人手一分為三?!?
“一部分人手負責專攻火器改良,一部分人手負責全新火器的大膽設(shè)計與測試,至于最后一部分人,則負責火藥材料的替代研究。”
陶成道抬手,問道:“顧掌印是說,在遠火局、二局之外設(shè)個三局,去尋找新的火藥材料?”
顧正臣微微點頭,肅然道:“底火司的匠人和你們這些大匠,估計也都意識到了,無論再怎么改良,再如何調(diào)整火藥配比,以硫磺、硝石、木炭為主的火藥,威力差不多已是極限,即便是增加其他物質(zhì),威力增加的也不會太過顯著,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尋找全新的火藥材料?!?
陳有才眉頭緊鎖,問道:“可自唐以來,火藥配方始終如此,這世上還有其他火藥材料嗎?”
陶成道面色凝重,表達了疑惑:“是啊,這些年來,我們測試過的材料無數(shù),可發(fā)現(xiàn)始終都不如這三類材料,若是舍了硫磺、硝石、木炭,這火藥還能點燃,還能爆炸嗎?”
一干匠人議論紛紛,皆認為這不可能。
顧正臣手指微動,掐斷了一截粉筆,在手中掂動著,直至所有人不再說話,才開口道:“誰來回答我,火藥彈被擊發(fā)出去,距離的長短是什么決定的?”
謝阿佛走出,回道:“若是不考慮火藥彈的重量、風速,則是由火藥室內(nèi)填裝的火藥量決定的?!?
顧正臣抬手,在黑板上寫下了“后藥量”三個字,問道:“火藥點燃之后,為什么能將火藥彈擊發(fā)出去?”
謝阿佛皺眉:“自然是因為爆炸產(chǎn)生了能量與力道,迫使火藥彈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