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韓宜可不理解地看著顧正臣:“這里是廣州,煤炭可沒什么人用。你要這么多煤做什么?”
對大明來說,煤最大的作用就兩個:冶煉與取暖。
廣東礦產(chǎn)資源是有,但相對來說談不上豐富,即便是官冶,那數(shù)量也很低,煤炭需求有限。
至于取暖,老百姓也用不著啊,這里不像北平,冬天屋檐上都能掛兩尺長的冰錐,只要不是特殊年景,冬日的廣州算不上冷,即便是冷,也不會持續(xù)太久,準備點柴火湊活幾天差不多了。
百姓不用煤炭,官冶需求低,還沒有出口需求,導(dǎo)致廣東煤炭長期埋在煤礦里沒人開采,這個時候顧正臣突然盯上了煤炭,這背后一定有其他考量。
顧正臣動了筷子:“你在京師時間雖短,但也知道蒸汽機船吧。那東西好是好,但缺不了煤炭。但這里又太過偏南,將山西的煤炭運過來花銷太大,所以——”
韓宜可看了看朱棡,見朱棡點頭,便對顧正臣道:“你打算將蒸汽機船弄到廣州來?”
顧正臣笑道:“韓知府不會以為,陛下將三座市舶司的錢全部拿出來,為的只是讓蒸汽機船在長江里當(dāng)蘭舟,供達官貴人們消遣娛樂吧?蒸汽機船生來要做的,就是遠航,去更深處的大海,更遙遠的大陸!”
韓宜可皺眉:“現(xiàn)如今南洋貿(mào)易帶來的稅收已然頗高,為何還要去更遠?”
顧正臣放下筷子,起身道:“為的是讓大明人可以睜開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是什么樣的,為的是培養(yǎng)出一批敢于出海探索,有勇氣開辟新航線、找到新世界的大明人!韓知府,大明若只是關(guān)注現(xiàn)有的疆土,封閉起來如一灘湖水,那這湖水,經(jīng)過一二百年,遲早會發(fā)臭,上面飄滿了死魚。”
韓宜可不太理解顧正臣的話,許多朝代并不重遠航,那不也一樣好好的,發(fā)展點貿(mào)易,讓商人探索去得了,朝廷的錢糧就這么浪費在大海之上,著實有些可惜。
朱棡喝下一杯酒,道:“韓知府只需要知道一點,我們正在做的事,絕對是為了大明百姓,為了江山社稷。”
韓宜可起身行禮:“既是如此,那這筆錢,知府衙門借了,還請拿來紙筆。”
“給他?!?
顧正臣知道韓宜可做事周密,講究規(guī)矩。
十萬兩銀按市價購煤,大致可購七十六萬斤。
為了減輕韓宜可的壓力,顧正臣只要了六十萬斤煤。
韓宜可寫下文書,對顧正臣道:“回府衙用印之后,我會差人將文書送過來,那十萬兩銀什么時候可以給?”
顧正臣提筆寫了幾行字,然后用上自己的印,交給林白帆:“讓蘇先秦提錢給知府衙門,越快越好?!?
林白帆領(lǐng)命而去。
韓宜可松了一口氣,再次行禮:“我為廣州百姓謝過定遠侯?!?
有這筆錢,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尤其是當(dāng)下火燒眉毛的事太多,急需錢財來滅火。
朱棡見兩人將事情商議好,便開口道:“先生說過,水師不會在這里停留多久,五月下旬便會離開,但狀紙如山,我不可能全部帶至京師,加上這些狀紙即便全都帶過去了,也不能解民冤情。所以這些狀紙,大部都需交你與道同處理,為百姓主持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