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歸巢、李中原等人看著老邁的張昌,趕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禮:“老司業(yè),我們來看你了?!?
眼前的老人身份可不簡單,當(dāng)過國子助教。
但這并不是張昌最得意的經(jīng)歷,他最得意的經(jīng)歷是在東宮!
沒錯,這個人曾因?qū)W問出眾,被選為太子賓客,作為太子的賓朋,與太子暢談過學(xué)問,談?wù)撨^人生,說起過治國之道……
只不過前些年生了一場病,不得不回鄉(xiāng)靜養(yǎng),太子看其有才學(xué)德行,便請旨讓張昌以司業(yè)職致仕。
這是個致仕的官,一個與東宮太子有私交的官。
能走通東宮門路的人,這怎么說也是個大人物了。
張昌知道幾人來意,也沒客氣,直截了當(dāng):“若你們想要讓我為移民之事出頭,規(guī)勸知府衙門收回成命,或是為你們大開方便之門,我就只有一句話——朝廷怎么說,你們就怎么做。千萬,千萬,不要取巧?!?
王歸巢、郭省等人驚愕不已。
這話還沒攤開了講,你就先堵死了?
王歸巢緊鎖眉頭,不自然地笑了笑,說道:“往年里也有移民,可誰也不曾見過四抽一、三抽一這般移民,這一刀下來,整個平陽府都哀鴻遍野,老司業(yè)總該為百姓說句話吧?”
張昌拄著拐杖走向王歸巢:“為百姓說句話?你們還真是高看了我,也高看了你們自己啊。捫心自問,你們誰在意過百姓死活,不過是為了自家利益奔走罷了?!?
“十年前,鎮(zhèn)國公在東宮中秋宴上,說出了吃飯是最大的治國之道!”
“十年間,他一直為這句話奔走,土豆、番薯便是明證!他現(xiàn)在主持移民,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轉(zhuǎn)佃為農(nóng),讓他們能吃上飽飯?”
“現(xiàn)在這個時候,任何阻礙移民的心思,都是與朝廷移民大計背道而馳,都是與鎮(zhèn)國公的安排相左,朝廷會追究責(zé)任,鎮(zhèn)國公那也不是吃素的!”
“諸位還是請回吧,我張昌——支持朝廷移民,次子、三子,都將踏上移民之路,離開這山西!”
王歸巢、張照等人沒話說了。
人家張昌旗幟鮮明地支持移民,還打算送兒子離開,再讓他勸阻移民,那就只能撕破臉了。
沒想到啊,這個低調(diào)的老頭子,竟胸懷家國,都到了這個歲數(shù)了,還能以國事為重!
看來,張昌這里走不通,只能去找歐陽駙馬了,這也是山西唯一一個可以與鎮(zhèn)國公抗衡的人物了吧。
魏國公不算,他坐鎮(zhèn)行都司,管軍務(wù),不管民政。
潞安府,屯留。
知縣李澄疲憊地返回縣衙,典史傅歸趕忙湊上前,道:“縣尊,地主家聯(lián)合了起來,為了讓佃戶不大量移民,宣布今明兩年收租為三十抽一?!?
李澄臉色一沉,拍案而起:“我們辛辛苦苦,走了多少路,費了多少口舌,好不容易說動了一些百姓主動移民,他們倒好,轉(zhuǎn)身就給我們使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