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晴。
山西布政使司大堂之上站滿了人,寒暄聲一片。
隨著顧正臣從二堂走出,大堂瞬間變得安靜下來,以費震、趙新為首,一應官員行禮。
顧正臣拱了拱手,權當回禮,開門見山:“今日召集大家前來,只為了一件事,那就是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諸位多多少少也都聽說了,我這個河北巡撫使,是為山西移民所設?!?
“所以,今日要議的事,便圍繞著移民而議,議清楚為何一定要移民,移民是為了誰,移民的利在哪里,弊在何處!這些事不討論清楚,后續(xù)之事無法進行?!?
“辛辛苦苦來一趟,莫要憋著一肚子話說不出來,盡管暢所欲,沒有誰會因為說錯了話得罪誰一說。只要你們有道理,哪怕是指著我的鼻子說,我也不介意?,F(xiàn)在,先議一議,為何一定要移民……”
整個大堂,因為人多的緣故,只有顧正臣、費震、趙新可以坐著,其他官員都站在兩側。
費震見沒人走出來,便開口道:“葉知府,你主政太原府也有幾年了,政績官聲皆是不錯,對治民頗有見解,你先來說說吧?!?
太原知府葉林為被點了名,只好走出,對顧正臣行了個禮,這才開口:“為何一定要移民,換之,為何一定要在山西移民,這事確實需要仔細思量。去年朝廷移民兩萬戶,不少官員委屈……”
顧正臣仔細聽著,時不時拿起毛筆記一些要點。
從山西移民,山西的官員自然是不高興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不管是知府還是知縣,誰都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多多益善,百姓多了,稅賦自然而然也會水漲船高,相應的政績也更亮眼,吏部考核時也能有更多升遷機會。
可若是百姓少了,稅賦降了,地方上昏昏沉沉,沒什么活力,那在這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當九年知縣,也未必能有機會被重用。當官的,七品知縣只是,誰愿意將一輩子耗在的位置?
移民,傷的不只是百姓的情感,更動了官員的利益。
只不過朝廷強令之下,他們不得不聽從罷了。聽從是一回事,抱怨不抱怨則是另外一回事。
葉林為將官員的顧慮講了個清楚,引得在場官員頻頻點頭。
尤其是一個規(guī)模不算小的縣,只要人口再多一些,再努力一把墾個幾千畝的地,增加點稅賦,便可以從下縣提為中縣,從中縣提為上縣了,雖說知縣還是知縣,官職不變,可官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