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高起,照得濟源的街道從所未有的明亮。
從街頭到街尾,無數人圍著,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盤起的頭發(fā)或頭巾,踮著腳尖也看不到前面。
沒人離開,哪怕是炊煙在催,家中的飯菜已涼。
人依舊在圍著,等著。
懷慶知府楊宣義看過一應罪狀之后,看向知縣王關,怒氣沖天:“你好大的膽子啊,朝廷三令五申,你竟在我眼皮子底下貪污欺民,每次我來濟源,所見可非是這等濟源!你王知縣,那也是官聲在外,為何你竟是如此不堪!”
王關垂頭喪氣。
你來的時候,自然是聽到了消息,你看到的喜洋洋的百姓,那都是我安排好的,你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是我提前寫好的,讓人背下來的,哪怕是一個老農抓你的手,感嘆幾句話,那也是我布置的。
若沒這番本事,濟源的事早就暴出去了,還用得著今日?
可惜啊!
機關算盡,我聰明過人,可最終還是撞在了顧正臣身上!
你他娘的來什么濟源,好好在你金陵烤你的土豆,吃你的番薯不行嗎?
我能做到官聲在外,狼藉在內,我容易嗎?
楊宣義看向顧正臣,垂頭拱手:“鎮(zhèn)國公,下官也是被此人給蒙騙了。為了治理好懷慶府,我每個月便會借休沐的日子走一遭地方縣城,察訪民間,聽聞下官吏民聲。這——這王知縣太會欺人了,竟將下官給蒙騙過去多年……”
顧正臣冷冷地看著楊宣義:“楊知府,你是如何不察地方疾苦的,日后再算。今日讓你來,是為了讓你判決。天色不早了,許多人可都餓著肚子呢,判吧?!?
楊宣義不敢違背,仔細看過一應證據證詞招冊,直道:“王關罪行累累,按律令當斬!戴大河,暗結官員,控制地方,霸凌百姓,作惡多端,按律令,也當斬!”
顧正臣指了指卷宗文書:“寫上你的判決,具上你的名字!”
楊宣義看了看顧正臣,最終簽了名。
顧正臣看過結案卷宗,拿起來亮在王關、戴大河面前:“看清楚了吧,還有什么話要交代嗎?”
王關猛地抬起頭:“你要殺我?”
楊宣義猛地一驚,趕忙勸道:“鎮(zhèn)國公,使不得,將他們交給朝廷發(fā)落,他們活不了多久?!?
顧正臣反問:“你認為朝廷處決他們會是多久之后的事?”
楊宣義想了想,認真地回道:“報送京師需要兩個月,等刑部復核,還需要半年,報陛下勾決,這樣算下來,大致明年秋后。”
“明年?”
顧正臣搖頭:“證據確鑿,鐵證如山,讓他們再活一年?”
楊宣義咳了咳:“按朝廷規(guī)矩走便是了。再說了,別說是斬殺官員了,就是百姓,我們也沒權殺。唯有刑部復核,陛下勾決,方可執(zhí)行死刑。這是規(guī)矩,若都亂來的話,一旦造成冤獄,那便不可再挽回……”
顧正臣沉默了,看向圍觀的百姓。
在他們的眼神中,透著一些渴望,也透著一些不安。
渴望的是什么,不安的是什么,顧正臣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