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接過內(nèi)侍轉(zhuǎn)呈來的封賞軍功簿冊,打開看了看,指了指最后被抹黑的名字,問道:“趙尚書,這個如何解釋?”
趙本走出,拱手道:“陛下,被劃掉的軍士名為馬三寶,據(jù)臣所知,馬三寶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與顧百戶實為師徒。雖說馬三寶隨船出海,然只是個孩子,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殺敵立功?”
“東征水師報送的軍功簿上,竟有馬三寶殺倭兩首的記錄。臣最初不察,有所失職??勺罱敳橹?,發(fā)現(xiàn)這乃是虛報軍功,故此將其名字劃掉,不予封賞?!?
“原本此事應(yīng)到此結(jié)束,可顧百戶要彈劾臣,那臣也彈劾顧百戶,虛報軍功,蒙蔽朝廷,還請陛下徹查東征水師,并將這馬三寶抓來問審!”
朱元璋看向顧正臣:“聽清楚了吧,趙尚書在彈劾你,你可有話說?”
趙本心頭一顫。
皇帝這話——怎么聽怎么不對。
顧正臣看了一眼趙本,神情嚴(yán)肅,對朱元璋道:“陛下,趙尚書不是在彈劾臣一人,而是在彈劾晉王、衛(wèi)國公、趙海樓、王良等一干水師將士!不妨陛下將這些人都傳來,問一問馬三寶的這軍功是真是假,有沒有虛報?!?
趙本沉聲道:“一個十歲的娃娃,如何能殺敵?”
顧正臣反問:“岳飛之子岳云十二歲便隨父從軍,建功立業(yè),怎么,馬三寶十歲就不能殺敵了?”
趙本怒斥:“馬三寶怎能與岳云相提并論!”
“住口!”
朱元璋一拍簿冊,起身道:“傳晉王、馬三寶,還有申屠敏、關(guān)勝寶!”
內(nèi)侍領(lǐng)旨。
朱元璋批閱著奏折,直至四人上殿行禮。
免禮之后,朱元璋看向朱棡:“你此番隨軍東征,是為監(jiān)軍,你若實說,他——馬三寶,可否立下軍功?”
朱棡肅然道:“回父皇,馬三寶確實立下了軍功,殺倭兩首?!?
趙本著急起來,趕忙說:“晉王為何要為他人遮掩,十歲之人,如何能殺倭,分明是顧正臣為提攜自己人,蓄意虛報,以為兵部不會詳查,借此蒙混封賞?!?
朱棡吃驚地看著趙本:“趙尚書為何不信十歲之人可以殺倭?”
趙本語塞。
這他娘還用問,倭人再弱小,也不可能打不過一個孩子啊。再看看馬三寶,這么小的孩子顧正臣會讓他沖鋒陷陣?
想想都不可能。
朱棡對朱元璋道:“父皇,馬三寶雖只是個孩子,可殺敵兩首乃是事實,就因為此舉,征東大將軍這才特準(zhǔn)他加入水師,給其腰牌,錄入軍籍。若趙尚書不信,大可查閱水師作戰(zhàn)日志?!?
朱元璋合起軍功簿冊,丟了出去,簿冊落到趙本腳前:“趙尚書若是不信,那就去找證據(jù),具呈文書,朕定嚴(yán)懲。若是冤枉了這馬三寶,那這頓打,朕認(rèn)為挨得也不算冤。身為兵部尚書,豈能無憑無據(jù),不與水師核實,不上奏朕,僅靠揣測擅改功勞簿,埋沒軍士軍功?”
趙本撿起簿冊,神情惶恐:“臣——這就去核實?!?
朱元璋指了指申屠敏、關(guān)勝寶:“他們是朕留在顧正臣身邊的耳目,錦衣衛(wèi)中人,朕信得過,誰來告訴趙尚書,馬三寶如何立下的軍功?”
申屠敏上前,稟告道:“回陛下,馬三寶使用了火銃,在博多灣的寶船之上,擊殺了兩個落水的倭寇!”
雖說當(dāng)時馬三寶是被強(qiáng)行逼迫著,甚至是在蕭成的控制之下操作了火銃扳機(jī),可殺人的手指,確實是馬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