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
西原軍的進攻開始了。
集結(jié)在山下的人,非常之少——分成一批又一批,但總計只有三千余人。
這個人數(shù),對于此刻西原軍龐大的軍隊數(shù)量而,堪稱渺小。
人雖少,卻個個精銳。
西原人是慣用弓的,但弓太大,不利于突襲行動,他們都裝配了漢人用的精弩——這種兵器,在西原價格極高。
勒身皮甲,在緊要部位貼著金屬,這樣能使他們在山地行動更加靈活。
沒有鼓聲,有的只是悄無聲息的快步貼山而行。
雖然天還是黑的,但蕭后依舊立在山下“觀戰(zhàn)”。
這一批精銳行動非常順利,在漢軍反應(yīng)過來時,他們已經(jīng)摸過了山腰,穿過了第一道崗哨,和防線的漢軍直接短兵相接!
要知道,攻山難就難在難以迫近。
往往你還在遠處,雷石滾木跟著弓箭就下來了。
直到這時侯,漢軍響起了驚鑼聲!
蟄伏的西原軍也不再掩藏,齊呼一聲,穿陣鑿過!
漢軍設(shè)在最外圍的防線被撕開了!
月光下,蕭焉枝眼中抹過一道光:“舉火!”
——唰唰!
既已暴露,沒必要隱藏了。
第一時間,山下的西原軍舉起了火把。
幾個高處,也被他們提前堆好了柴草,于此刻點燃。
地上火光騰起,和天上月光對照,使山坳里鋪上了冷暖兩層光來。
蕭后將手抬了抬。
“擂鼓!”
再度下令,西原軍營中,大部隊出動了,開始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他們的目的是接上前方精銳部隊,而后一鼓作氣的推上去。
漢軍反應(yīng)過來了!
先是前方的精銳部隊前,出現(xiàn)了大批人馬,直接沖上來短兵相接。
與輕裝輕甲的西原人不通,這批漢軍多披鐵甲。
他們從上而下,或以逸待勞,披鐵甲是可以得。
但關(guān)鍵點在于,哪有這般快?!
夜里受到突襲,先是將消息傳到指揮處、再由指揮處下達命令、而后各級軍官開始組織人力……披甲、出戰(zhàn)!
其余不說,單是披甲,就是需要不少時間的。
這批甲士來的如此及時,唯一的解釋便是:他們裹甲而眠、或早有準備!
這批人抵達后,西原精銳的前行步伐被扼制住。
雙方擁在山腰的道上,互相擠擁向前,掄刀互砍。
“來的好快!”梁乙甫身邊,有人驚聲呼道。
“那又怎樣?”梁乙甫咬牙,他親自提起一柄短錘,吼道:“這個時侯,搏的就是一口氣!”
“都聽我的,漢軍人心不穩(wěn),我等背靠十?dāng)?shù)萬大軍?!?
“一鼓作氣,壓上去,羊頭山必破!”
聽到左賢王這樣說,左右西原武士無不用命,爆發(fā)出旺盛戰(zhàn)意,瘋狂向前。
左右有軍官與梁乙甫商議:“這樣硬沖損耗太大?!?
“便是將這三千人沖光,也要撕開!更何況,他們?nèi)诵膩y了,哪耗得盡我這三千人?”梁乙甫一聲冷笑,成竹在胸。
趕來的這批鐵甲軍士,應(yīng)不記千人?
看著很嚇人,但很有可能是漢人為了應(yīng)付山上局勢的特殊布置,用以粉飾自身防御的。
錘破面前這鐵鼓,往后便簡單多了。
如此,戰(zhàn)場之上,已沒有所謂的陣法、戰(zhàn)術(shù)可了。
所決定勝負的,只有雙方軍士的敢戰(zhàn)與士氣,還有后續(xù)部隊的響應(yīng)速度。
西原軍已經(jīng)響應(yīng)了——后方大軍不斷前行,正繞過山口,要和前沿部隊相接。
蕭后身旁,蕭焉枝緊盯著山口,呼吸幾乎都要停止了。
挺拔的胸,將銀甲高高頂起。
蕭后瞥了侄女一眼:“你在擔(dān)心什么?”
“如果我們的人安然走過那道彎,羊頭山今夜就能拿下?!笔捬芍Φ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