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反對,眾人不驚訝;天子這個說法,卻使場中不少大臣嘀咕:怎么聽著,有點挑禍的意思在里頭?
王宸正色道:“公卿之位,為百官之望,非大德大望大功者不可居。”
“徐正監(jiān)雖忠于職守,但終究不是出身名族、未從名師、無顯作流于世、無震世之功顯于朝……卻以而立之年、較淺資歷,進九卿之位,有些拔擢過度了?!?
三十多歲的九卿,不是沒有過,當年霍氏先祖,區(qū)區(qū)二十出頭年紀,便位通三公。
可對方那是什么功業(yè)?
莫說二十歲,換個人來,讓你多活兩百歲也不行。
現(xiàn)在的徐巖,最近業(yè)績也是蹭蹭往上漲,但要擔起震世兩字,確實還有距離。
而名族、名師、資歷都是加分項,他恰好也沒有。
王宸有意攔路,但理由找的很恰當。
沒等周徹盧晃等人反駁,司徒楊復出列:“臣認為王公之議甚妥。”
“徐巖是可造之材,但還需稍加歷練,來日若有大功傍身,再談不遲?!?
作為廷尉府的上司,他開口的份量可想而知。
除非天子拿掉司徒換個人來干,否則司徒力擋的話,徐巖是上不去的。
天子笑了:“可廷尉府不能缺府尊??!”
司徒楊復道:“臣舉一人,可擔此人?!?
“誰?”
“并州茂才、太原王氏、當朝司空子、潁川鴻儒陳宗弟子、賑災(zāi)三十一郡、忠孝留名——王氏王諫!”
孝廉由郡縣舉,茂才由州舉。
天下攏共十三州,地方上一年能拿到茂才名額的就只有十三人。
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這一串頭銜,當場給徐巖聽自卑了。
人家是一州之茂才,自已是什么?
鄉(xiāng)里的優(yōu)秀學子,因本地人才凋零,自已還算爭氣,才拿到機會進了太學。
對方啟蒙老師是陳宗,陳宗是什么人?
上一代三公中,有兩人是他弟子!
自已老師就是個私塾教書匠……
至于家世和爹就更不要比了,再比下去地下的白骨都該掩面了。
司徒話音剛落,太尉出列:“臣認為,廷尉卿一職,王諫最適!”
“王諫的條件確實好上許多?!碧熳有α?,看向王宸:“司空呢?你認為王諫可擔此任嗎?”
“舉賢不避親。”王宸沒有退縮,躬身道:“犬子必全力以赴,不負陛下之望、國家之望!”
天子亦歸于沉默。
殿中安靜了下來。
三皇子記臉訝異,伸手扯了扯大皇子的衣裳。
大皇子宛如木雕,始終不動,內(nèi)心嘆息。
周明提著心,緊張地望著天子——
“那好吧!”天子點頭,道:“既然三公認通,那就由王諫上任廷尉卿吧?!?
周明長松一口氣!
徐巖神情一黯。
“宣太史令?!?
太史令除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外,還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
公卿登位是大事,得拿一個良辰天時才行。
不一會兒,太史令上殿,正是昨天帶隊‘記死’李清彥的人。
他和周徹對視一眼,眼中帶著溫和善意。
接著,取龜甲、卦書,于殿中推算。
“七日后是良辰,可?!彼馈?
“似乎明日就是良辰。”司徒楊復道。
讀書到他們這種地步,很少有不懂易經(jīng)的,只不過專業(yè)程度有差罷了。
太史令道:“明日雖是良辰,卻和新官四柱犯沖?!?
王宸蹙眉,正待出聲反駁,天子出聲:“明日也太促!既然如此,就定在七日之后!”
“王諫上任之前,廷尉府事,照舊由徐巖暫領(lǐng)?!?
一錘定音。
眾人不敢再有異議,一齊躬身,口稱圣明。
“沒有其他事,便都退了吧?!?
“老六,隨朕過來一趟。”
天子擺袖走進偏殿,又招手吩咐張辯:“去安排些早膳來,要差一些?!?
“差一些?”張辯愣住了。
難得招待皇子,還吃差的?
“就是窮酸一些!越窮酸越好!”天子催促:“快些去!”
“好!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