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何老娘養(yǎng)足精神,又叫沈氏拿出給小陳表妹添妝的東西來看,絮叨著說簡薄了。
沈氏知道何老娘的心思,無非是看寧家實在富貴,聘禮這般豐厚,陳家在外頭有幾處鋪子,給閨女的陪嫁肯定也不會太薄,何老娘是嫡親的舅媽,便想著往上添些。沈氏想說什么,顧及何老娘的脾氣,卻什么都沒說。如今還是何老娘當家,莊戶上的出息,都是何老娘親點了收起來,要添東西,也不是沈氏出錢,何苦說些逆耳的話,倒叫婆婆生厭。
沈氏瞧著小陳表妹定親,自己亦是生出些心思,不為別的,她也是有閨女的人。何子衿如今還小,可小孩子家,說長大也就是眨眼間的事,婆婆待她刻薄,連帶著閨女也不討婆婆的喜歡。婆婆將家里的產(chǎn)業(yè)都攥在手里,防她如同防賊。她手里無非是自己的嫁妝和丈夫平日的零用,并沒多少銀子??催@勢頭,若日后婆婆依是如此,這個家輪不到自己當,又能給閨女多少陪嫁呢。
要只是沈氏自己,是無所謂的,總歸她年紀輕,難道還熬不過何老娘。說句不孝的話,三十年后,何老娘也該歸西了,這個家還是自己的??墒?,閨女過個十五六年,便要出嫁的。今日看到小陳表妹的定親禮,沈氏難免生出慈母心思來,不說別的,做親娘的,哪個不愿意多給兒女掙下一份家業(yè)。
再另從他處想,若手里多存些銀子,自己寬裕,也省得一湯一飯的看婆婆臉色。
沈氏思量幾日,期間還把自己的嫁妝清點了一回。沈家只是尋常人家,沈氏嫁妝尋常,家俱衣料都是普通東西,何況,這些是家常用的,也不能賣了換銀子。當初出嫁時,母親給了她五十兩銀子壓箱底。五十兩銀子雖是不多,但對沈家而,幾乎是家資的一半了。這年頭,再沒人家肯這樣舍了一半家業(yè)嫁閨女的,沈氏知道,她先前姻緣不順,母親這是心疼她。
盡管何家看不上她這一幅薄嫁妝,沈氏卻知父母慈心。
除開五十兩壓箱底的銀子,還有平日里兩年間攢下的二十兩。
沈氏數(shù)了回銀子,思量著要做點什么事才好,哪怕買上十幾畝田地,每年也出息些。沈氏正在想生銀子的法子,身邊悄悄探出顆大頭。何子衿神秘兮兮的問,“娘,你數(shù)銀子哪?”
沈氏按回閨女的大頭去,將銀子裹起來鎖箱底,道,“干嘛。進來一點動靜沒有,倒嚇我一跳?!?
“是娘你數(shù)銀子數(shù)的太入神啦,都沒聽到我進來?!币黄ü勺y身邊,何子衿問,“娘,你數(shù)銀子做甚?難不成要給陳家小表姑隨禮?”這話說出來,何子衿都不大信。沈氏是個精細人,不然這兩年她也攢不下二十兩銀子。當初沈氏與何恭成親時,親戚們隨的禮都叫何老娘私下收起來,根本沒給沈氏。沈氏也沒開口要,但自此,非但家中人情往來,只要是有用錢的事,沈氏一個大子不出,單單去問何老娘要。何老娘要裝傻,沈氏更加無辜,何老娘這把年紀,硬是裝不過沈氏,無奈又是掌家人,只得咬牙出錢。沈氏手里的錢,除了算計著給何恭出門帶些,就是給何子衿買些東西,她自己用的時候都少。
聽了閨女的話,沈氏將眼一橫,“家里的禮早備好了,你小孩子家,知道個甚?行了,玩兒去吧?!?
何子衿嫩殼老心,尋日間的同齡人都是一幫小屁孩兒,她不樂意跟小屁孩兒玩兒,可現(xiàn)在大人又不樂意理她,故此,何子衿的生活,真叫一個寂寞如雪啊。可能是寂寞如雪太久,何子衿就養(yǎng)出了個愛打聽的毛病,啥事都愛打聽一嘴子。沈氏不說,何子衿便自己猜,“那是不是要給舅舅買成親的禮物?!彼司四甑兹⑾眿D,憑沈氏同沈素的感情,除了何家的一份子,沈氏再節(jié)儉也要另備禮給弟弟的。
沈氏一腦門子琢磨錢生錢的主意,偏生一時沒個頭緒,何子衿已經(jīng)從給她舅舅成親禮物猜到,“是不是舅舅成親,外祖母家的錢短了些?!?
沈氏曲指敲閨女額角一記,“閉嘴。休要胡說八道,我得仔細想一想。”
何子衿猜半日也沒猜到正確答案,拽著沈氏的裙子問,“娘啊娘,到底啥啊,你快別讓我著急了,說吧說吧!說出來,我給你分憂?!?
沈氏好笑,“你成天吃涼不管酸的,還知道什么叫分憂?”
何子衿腆一腆小胸脯,粉認真的說,“你可別太小看我。娘,你到底要干嘛啊,你要不說,我就去問爹爹?!?
沈氏訓(xùn)她,“真真是個小告狀精。我是想著要不要置幾畝田地。”
何子衿道,“就這么點兒銀子,能置幾畝地?我聽舅舅說,好田都要五六兩一畝呢?!彼齻冞@是小地方,奈何離州府近些,田地也貴。
沈氏嘆口氣,“好歹是個營生,一年也能收入幾兩,過個十來年,總能存下一筆?!?
何子衿不同意,置地雖長久,可若零散的買個二十來畝,讓誰照管呢?何家倒是有個三五百畝的小莊子,到時何老娘一句話“讓莊頭順代照管吧”,這地就得易主。何子衿偏不能直接說,只得奶聲奶氣的裝天真,“可咱們家沒人會種田??!爹爹又不會,我也不會!”
沈氏便是置地,也會防何老娘一手,想著讓娘家?guī)椭展?,就聽閨女嘴里蹦出一句,“我聽祖母說,陳姑祖母家可有錢了,外頭有鋪子。娘,什么叫鋪子,就是買東西的地方嗎?”
沈氏一面回答閨女的問題,心下微動,是啊,聽說陳家三十幾年前還窮的很。陳家姑丈自小在外學(xué)徒,二十出頭便支起自己的鋪子,南來北往的做生意,如今陳家在碧水縣也是有名的富戶了。而自家,三十年前三百畝水田,如今增到五百畝水田,何老娘便是有了名的會過日子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