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yīng)歸答應(yīng),高務(wù)實對于朱翊鈞的這個“妙策”還是有些不大放心,主要是他覺得給三公主物色駙馬這件事,似乎并不足以讓李太后息怒——如果李太后真把這件事看成有礙女兒名節(jié)的話。
當然,高務(wù)實倒也并不是真的很擔(dān)心會因此掉腦袋,畢竟好幾年前他就給李太后安了個保險,慈慶宮里的那位仁圣皇太后是不會看著他高某人含冤而死的。
只不過,李太后如果鐵了心要找他的麻煩,那也是很煩人的事,說不定會影響他各種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尤其對于當前而,自己最大的任務(wù)是考中進士,而如果考中的話,還要參加館選,這兩件事可都是李貴妃很容易就影響得了結(jié)果的。
所謂館選,就是選庶吉士。明制,一甲進士無須館選,直入翰林院,二甲及三甲進士則需要參加庶吉士考試,得中庶吉士者入翰林院接受“培訓(xùn)”,通常兩至三年之后散館授官。
一甲進士一共就三個名額,也就是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高務(wù)實雖然是河南解元,但這個時代北方士子論考試大多不是南方士子的對手,高務(wù)實雖然連取小三元和解元,但那都是在河南考試,里頭可沒有江南貢院的高手們。
現(xiàn)在要和全國舉子同場競技,他也沒把握能擠進一甲拿個“進士及第”,滿心希望只要能夠混個二甲“進士出身”就很不錯了,甚至萬一只能拿個三甲“同進士出身”,雖然有點難堪,但也可以接受。
不過私底下高務(wù)實覺得自己只要能過會試,哪怕排名墊底,最后殿試的成績應(yīng)該都不至于會是三甲——殿試排名最后拍板的是朱翊鈞!
只要他高務(wù)實的考卷能過會試,那些糊名之類的手續(xù)就會去掉,因為沒人“敢于”懷疑皇帝選才不公正——選才都是為他選的,他為什么要不公正?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情況,實際上完全可能不公正,至少高務(wù)實就有信心讓朱翊鈞不公正:萬一自己只考了個三甲第兩、三百名,朱翊鈞也肯定會把他高某人提到二甲去,因為這事兒不光涉及他們的君臣感情,還涉及皇帝陛下的面子——朕的同學(xué)怎么可能排三甲!
但是李太后如果鐵了心要壞自己的好事,那就不妙了,雖然她這幾年并不直接參與政務(wù)的處置,可那不代表她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明朝后宮制度之嚴苛使得她自己不愿意招惹閑話而已,畢竟官罵皇帝常見,罵太后那就真是創(chuàng)造奇跡了,她老人家勢必要留一個萬世罵名。
但通常來講,只要暗示一下考官某人不取中,考官難道還敢對抗懿旨?何況李太后大可以說自己這么做只是為了多打磨打磨他高某人,今后還是要大用的,這懿旨誰敢不遵?
所以,高務(wù)實覺得自己最好還是不要惹得更年期的李太后發(fā)飆。
不過當他把這個問題委婉地提出來之后,朱翊鈞卻顯得不以為然,擺手道:“務(wù)實,你多慮了,母后對堯娥她們寵愛得很,只要知道朕把這件事交給你去辦了,為了堯娥考慮,她也不會對你怎樣的?!?
高務(wù)實心道:這事可難說,也有可能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可我不想吃巴掌?。?
這時候三公主忽然插嘴道:“其實這事還有個辦法,可以一起辦?!?
朱翊鈞和高務(wù)實都朝她望去,高務(wù)實不好和朱翊鈞搶話,就沒開口詢問,果然朱翊鈞問道:“什么辦法?”
三公主道:“想法子讓幺舅去說,只要幺舅開口,母后肯定能消氣?!?
高務(wù)實心中贊道:好法子,要是沒有你哥剛才的主意,我光知道你母后要整我的話,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肯定是買通你那幺舅了……反正我也不是頭一回干這事,輕車熟路得很。再說你幺舅這個人也很靠譜,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雖然要價一貫不低,但只要錢到位,事情一定辦妥,我還是很喜歡跟他合作的。
朱翊鈞想了想,略微有些遲疑,道:“幺舅這個人,辦事還是穩(wěn)妥的,可就是……”他的目光往高務(wù)實身上一轉(zhuǎn),忽然又明悟過來,釋然道:“不過幸好,務(wù)實你可不缺錢吧?要不這件事就這樣,你要是不怕破費,就去找李文進,到時候雙管齊下,保準母后轉(zhuǎn)怒為喜?!?
高務(wù)實不怕花錢,這件事就這么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