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就一臉恍然地道:“這些鈞瓷我在皇宮里見得多了??!”
張氏怒不可遏:“皇宮里自然多,因為在前宋、前元時只有皇宮里才有,民間哪里能見著幾片?這才是珍貴之處??!”她一臉怒其不爭的模樣,道:“到了我大明時,禹州鈞窯衰落,但鈞窯的制法卻有一部分散落在宜興(后世江蘇境內(nèi))、石灣(后世廣東境內(nèi))等處,出現(xiàn)了一些鈞瓷旁系……務實,這可是咱們中州的名瓷,咱們應該復興它呀!”
“哦……是這樣啊?!备邉諏嵪肓讼?,心中暗道:禹州鈞窯衰落恐怕與北宋丟了中原有關,后來大明驅(qū)逐蒙元之后,由于制瓷高手大多流落南方,而大明對河南也不算很重視,所以鈞窯也就一直沒怎么復興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投資一二倒也不是不行。
但他轉(zhuǎn)念一想:投資可以,但不能像以前的鈞窯一樣只走上層路線,或者干脆說是只走尖端路線。過去鈞窯有個說法,叫做“十窯九不成”,這我可受不了,得大大提高成品率和良品率才行。
還有就是,既然要投資進入瓷器行業(yè),那么光琢磨在國內(nèi)市場混可不行,瓷器這東西在別人眼里如何我管不著,但在我眼里,最大的功能是出口創(chuàng)匯啊!中國的瓷器那可是全球壟斷的高科技產(chǎn)品,我不拿這個去剪羊毛,簡直天理難容!
想通了這些,高務實對進軍瓷器行業(yè)也就沒有什么抵觸了,而且他打算等鈞窯的恢復工作略有成效之后,就把骨瓷工藝拿出來,當做新鈞窯或者說禹窯的另一門技藝。
反正思路是現(xiàn)成的,傳統(tǒng)鈞窯可以繼續(xù)主打高端,而骨瓷則主打中端,至于低端……低端不做。
當然,骨瓷這個名字得換掉,要不然太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其中奧妙了,比如叫禹窯輕瓷就不錯。骨瓷這東西,真正的優(yōu)勢其實就三樣:輕巧、堅固、瑕疵少。至于什么通透性、細膩感、格外潔白之類,中國固有的瓷器其實都能做得出來,之所以經(jīng)常不做得過于通透,其實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愛玉。
高務實以前看過研究,從中國瓷器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于著釉技術來看,中國完全可以制造出玻璃來,可是中國為什么那么多年都沒有往晶瑩剔透的玻璃上發(fā)展呢?因為玉并不是通透的,而中國各種技藝都喜仿玉性,所以根本沒有考慮做出玻璃那種純透明的狀態(tài)。
不過骨瓷的輕巧堅固的確是個優(yōu)勢,尤其是對于出口而,堅固可以保障運輸過程中的損失降到最低,輕便又能降低運輸難度,妙啊。
張氏一聽高務實答應下來了,立刻轉(zhuǎn)怒為喜,道:“既然這樣,為娘馬上把幾個大匠叫過來見你!”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