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wù)實給粟永祿獻策,只是不希望看見高黨失一要員,但他畢竟只是高拱之侄,又不是高拱本人,這些建議粟永祿聽與不聽,高務(wù)實既管不著,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去管。
有道是佛度有緣人,我高某人話已至此,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畢竟,我有我的正事要辦。
京師那邊,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人等不及要有所行動,而我從一出京就開始布下的局,現(xiàn)在也該考慮收網(wǎng)了。
高務(wù)實的建議讓粟永祿頗受啟發(fā),心里感慨高家祖墳風(fēng)水好。
當年嘉靖朝那位小閣老雖然很有手腕,但是讀書不在行,人品更是奇差無比,貪財好色,毛病一大堆,要不然的話,就算嚴嵩最終要倒,嚴家也不會一下子從云端打落九泉。
眼前隆慶朝這位小閣老看來就比嚴世藩強得多,不僅同樣有手腕,以不到十歲的年紀,就能為自己獻策解決這樣一樁大麻煩,而且還很能讀書。
此前他以《龍文鞭影》響徹士林,被陛下特旨簡拔為太子伴讀,今次河南童子試更是輕取小三元,成就一段佳話。如此這般下去,只要他不走歪路,將來進士及第那是大有希望的。
只要他走正途進士及第,高閣老如今門生遍天下的底子還能不為他所用?
粟永祿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高務(wù)實這小子只要能夠進士及第,將來的前途簡直不可限量!
想想看,他那時候會擁有什么?太子近臣,是他將來圣眷的保障;高氏門生,是他將來朝堂的助力;蒙學(xué)經(jīng)典,是他將來名聲的根基……他只要能金榜得中,那可真是什么都不缺了,誰都攔不住他上位!
甚至他還不缺錢,幾乎不可能因為個人操守而爛掉名聲!
這也太得天獨厚了吧,將來還有誰配當他的政敵?
粟永祿算了一算,把自己都驚呆了,甚至連高務(wù)實后面一段話都聽得有些恍恍惚惚,連忙再問了一次。
高務(wù)實只當他是盤算這建議的可行性去了,也沒介意,再一次向他表示,說萬一以工代撫之后仍有多余流民不好安置,自己正巧為了造福鄉(xiāng)梓開了點煤礦、鐵礦,同時也建了工坊,多多少少也能幫忙安置一些人員。同時還謙虛地表示說自己能力有限,能安置的人手大概也就幾千,了不起萬把人,希望中丞不要介意。
粟永祿哪會介意!
他心里感慨,河南的大家巨戶要都有你高侍讀這樣高的覺悟,能如此積極主動的配合巡撫衙門的工作,我粟某人只怕連潘河總都不必去求,自己就一手把這事包辦了!要是有那樣的功績,將來回神京入閣也是大有希望??!可惜天下也就這么一個高侍讀,肯如此舍家為國,可惜?。?
不過粟中丞其實想多了,高侍讀這哪里是什么舍家為國,他分明就是雁過拔毛——開礦這種苦活,要不是活不下去的人,還真沒多少人愿意干,趁著這波流民潮來攏人,簡直跟后世趁著別國經(jīng)濟危機去抄底買買買差不多劃算,不做才是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