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三百多匹?”
“此當真?”
“都可以用于作戰(zhàn)?”
……
朱希孝的兄長成國公朱希忠站出來一步,朝大家示意了一下,笑著道:“此事的確不是虛誑語,英國公,你管著前軍都督府,應當知曉宣大戰(zhàn)馬數(shù)目變動,你來說吧?”
眾人于是又朝張溶望去,只見張溶點了點頭:“宣府、大同、山西三鎮(zhèn),這半年來戰(zhàn)馬數(shù)量增長了一千九百多匹,如果按照往常戰(zhàn)馬折損、病死的大致情況來推斷,三鎮(zhèn)額外買入了兩千三百多匹戰(zhàn)馬這個情況,應該是屬實的?!?
隆慶猛然一拍手,大聲道:“好!買得好!那個曹淦辦事不錯,當有賞賜!”他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來,曹淦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將,卻是高務實的家丁,他即便是皇帝,也不好越過人家的主人去賞賜,于是又補充一句:“高愛卿,這都是你調教家丁有功,這個賞賜應該由你來受?!?
高務實心里松了口氣,估計這件事應該可以遮蓋過去了,而且這其中最大的意義還不是當前遮掩一下子,而是日后都可以借這個理由來跟蒙古交易——雖說等將來俺答封貢順利完成,馬市變成常開之后,這個理由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俺答封貢之后,大明開放的也只是和俺答本部土默川部及其能夠掌控的沃兒都司等部馬市,對于蒙古左翼可是依舊牢牢關閉交易大門的。
但高務實有了今天這一出戲打底之后就不同了,他可以用同樣的理由跟蒙古左翼取得聯(lián)系,也展開貿易。
道理還是一樣的,高務實并不擔心這些交易使得蒙古人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抵抗災害、減少損失、強化經濟等等。因為歷史證明,這些游牧民族生活越艱難,就越有攻擊性。相反的,如果他們生活變得安逸起來,攻擊性就越低——他們又不會農業(yè)生產,活不下去了可不就只能靠搶?你當他們打仗就不死人,天生就喜歡打仗么?
這也是高務實敢于考慮用經濟和政治手段控制蒙古的根源。
當然,這里總還是有個前提,即大明能夠保持足夠的防御力量,他們之中如果真有戰(zhàn)爭狂人式的首領要打仗,大明一定要能給于迎頭一擊。當他們發(fā)覺辛辛苦苦打仗還不如老老實實做生意劃算的時候,即便是內部力量也會讓他們無法形成合力來侵犯大明。而這,就是所謂經濟影響政治了。
心頭暗爽歸心頭暗爽,該做的秀還是要做到位,只見高務實面色如常,上前一步,出列朝隆慶躬身一禮,道:“高氏一族世受皇恩,微臣雖年少識淺,亦知戰(zhàn)馬于我大明而事關緊要,因此才遣曹淦等人私出口北,為國販馬。不過,此事雖有文武諸公默許照拂,但畢竟是臣與曹淦等人犯禁在先。微臣以為,陛下不罰已是皇恩浩蕩,豈敢受賞?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