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如屏,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千姿百態(tài)。
此山松柏常青,溝中楊柳疊翠,溪水潺潺,山下綠樹成林,碧波倒影。臨而觀之,不類莽荒,而似中原。
“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日平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
蒙古右翼土默特部的統(tǒng)治中心,便在這大青山的另一邊。
在后世,這里名為呼和浩特,是內(nèi)蒙古的省會。所謂“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的城”的意思,它來源于萬歷九年俺答汗與三娘子在此以青色大方磚所圍筑的新城。
而如今,青色的城既然尚未建立,“呼和浩特”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此時此處,還沿用著金、元時期的舊稱:豐州。
自從土默特部之主俺答汗進入河套并很快統(tǒng)一漠南,此地便是其駐牧之所,如今早已成為事實上的土默特部汗庭。
此刻,大青山山下,一支頗具規(guī)模的商隊正在逶迤而行。
時已深秋,中原米粟成熟,草原牛肥馬壯,若在往年,正是山西商隊采集貨物踏入草原之時。
然而,今年四月,俺答揮軍而攻宣府、大同、山西,邊關告警。八月,俺答又與其子辛愛分攻大同、錦州。
雖因大同總兵馬芳、薊州總兵戚繼光等將官守備得宜,兩處要地均保無恙,且在九月順利擊退來敵。然則,如今距俺答收兵畢竟剛過一月,哪家商隊還敢盲目進入草原?漫說漢家商隊直入豐州,便是前往張家口采購貨物的蒙古人也已是鳳毛麟角——畢竟剛打了一仗不是?
可這支商隊卻是不同,不僅敢于深入草原,甚至到了大青山還依舊大搖大擺,仿佛前面不遠處的豐州城根本不是什么龍?zhí)痘⒀?,反倒猶如閑逛自家后花園一般。
這支商隊前后拉開了兩三里,論人數(shù)足有六七百騎,著實堪稱漠南罕有。不過他們大概趕了太遠的路,此時馱馬已經(jīng)頗為疲憊,一匹一匹都耷拉著腦袋,身上的貨物壓得它們無暇輕松片刻,全副武裝的商隊騎士們?nèi)栽诮吡]舞著鞭子大聲吆喝,恐嚇那些看來已經(jīng)要被壓趴下的馬匹。
這支商隊不僅規(guī)模大,拉貨的馬匹也多,隨意打量一眼,騎士加馱馬,估計得有一千三四百以上,即便放在蒙古,也是一筆不小的產(chǎn)業(yè)了。
這樣規(guī)模的商隊,必然會有武裝護衛(wèi),因此商隊的前后各有兩百來名矯健騎士,他們胯下的馬和馱馬明顯不同,高大雄駿,只怕比大明邊軍的正規(guī)騎兵也不差分毫。馬上騎士腰跨刀、背插箭,一個個虎背熊腰,看上去氣勢十足,顯然便是這支商隊的武裝護衛(wèi),只是……這護衛(wèi)的規(guī)模也委實太大了一些。
在商隊的前、中、后部,均迎風打著同樣的旗幟,用以表明身份:那是一匹于月下長嚎的巨狼,狼身被繡以鮮血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