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平,高務實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的看到了大明的正規(guī)軍——如果皇宮守衛(wèi)不算的話——被后世稱為戚家軍的大明南軍。
與想象中邊軍的半乞丐狀完全不同,戚家軍軍容齊整,盔明甲亮,雖然戚繼光本次是打著巡視防務的名頭前來,只帶了五百火槍騎兵,也沒有在進入開平鎮(zhèn)時擺出閱兵或者作戰(zhàn)時的整齊軍陣,但南軍戰(zhàn)士們那股昂揚的氣勢,甚至讓高務實回想起自己當年觀看國慶閱兵時子弟兵們的精神氣來。
這就是成于嘉靖時期,縱橫水陸南北,在三代帝王手中大放異彩,被稱之為的戚家軍么?
站在城樓上,看著從遠處一路行來的戚家軍,高務實一時竟然有些恍惚。
歷史上的嘉隆萬三代帝王,嘉靖被認為昏君暴君,隆慶被看做庸碌之主,而萬歷就更慘了,直接被強行帶上了一個“明實亡于萬歷”的大帽子。似乎在這些人評價嘉隆萬三帝的時候,都直接忽視了嘉隆萬大改革之下民間百姓的生活日益變好,以及在這三朝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來的名臣名將和他們做成的事業(yè)。
尤其是隆萬時期,古人自己都看做煌煌盛世,也不知道怎么,到后世居然被反過來說成明亡的前兆了。
也不必舉那些過于生僻的例子,只看馮夢龍在《警世通》里怎么形容隆萬時期的大明:
“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左環(huán)滄海天一帶,右擁太行山萬圍。戈戟九邊雄絕塞,衣冠萬國仰垂衣;太平人樂華胥世,永永金甌共日輝。
這首詩,單夸我朝燕京建都之盛……自永樂爺九傳至于萬歷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
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那三處?
日本關白平秀吉、西夏哱承恩、播州楊應龍。
平秀吉侵犯朝鮮,哱承恩、楊應龍是土官謀叛,先后削平。
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真?zhèn)€是:一人有慶民安樂,四海無虞國太平。”
當然,也總有人不信中國人自己的記載,而信之于所謂外國學者,認為他們的記載才值得信任。
好吧,先不爭辯這個,就依這些人的說法,來看看外國人怎么記載的隆萬時期。
《利馬竇書信集·四、利氏致西班牙稅務司司長羅曼先生書,一五八四年(萬歷十二年)九月撰于肇慶》:
“中國土地的肥沃、美麗,富有和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異常,太高太大了。如把他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在中國,人們雖儉于消費,但穿絲綢很是普遍的。此外也有麻類及其他東西制成的衣服,也是我們一般所沒有的,他們用高粱與米釀成的各種酒類;因此,即使很窮的人,買五毛錢的酒,也可足一天之用,而不習于喝水?!薄@里的“五毛錢”,大概是利瑪竇自己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