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圍攏成一個個圈子,拿出腰間皮囊里的干糧進食。只是雨后山間水塘多遭泥水污染,沒法直接飲用,派到埡口兩側高處取泉水的同伴又遲遲不回,于是將士們只能梗著脖子,艱難吞咽,有人咽著咽著,噎住了,同伴慌忙用力拍打后背;也有人被干燥的炒面嗆到了氣管,猛烈地咳嗽起來。
這種難堪局面下,將士們難免抱怨。先有這么一人兩人,接著好幾個圈子里,不同統(tǒng)屬的士卒都嚷:“為什么汲水的還不回來?去了太久了,莫非睡在了路上?兄弟們的嗓子眼冒煙啦!”
李禾按著腰刀,在吃飯的將士們中間走動,有時候鼓勵鼓勵將士們,有時候當場提拔某個士卒代替戰(zhàn)死的什長或伍長。這時連著好幾個曲都有將士抱怨,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
行軍司馬的主要職責之一,便是負責日常衣食住行。喝不到水,這也是李禾的責任。
李禾立即召來幾名曲長,劈頭問道:“水呢?”
一名曲長干笑道:“適才惡戰(zhàn),取來的水袋立刻就被分開喝盡。李司馬放心,我已連續(xù)派了兩批人上山,很快就會回來?!?
另一名曲長道:“往東面取水已經(jīng)回來了,西面坡地去的人還沒來,我已派人催了!”
還有一名曲長也道:“是是,東面的兩撥人都回來了,西面的慢了!”
李禾點了點頭,正待揮手讓曲長們散去,腦海中忽有靈光一閃,當即厲聲喝問:“你們幾個曲,都派了人取水……往西面山林去的,都沒回來?”
曲長們都是有經(jīng)驗的軍官,此前分頭作戰(zhàn),并未注意這小事;聽得李禾厲喝,都反應了過來。先前答話的曲長更不遲疑,反手拿起背負的長弓,向西面山上放了一支鳴鏑。
過風埡東西兩側深山密林,很難通行,但王平此前仍往兩地各安排了二十人,讓他們攀援樹木,登高遠眺。按照軍法,這支鳴鏑發(fā)出,代表有緊急情況發(fā)生,高處了望的將士必須立刻以鳴鏑回應,延誤者立斬。
然則,沒有回應。
李禾大叫道:“西面山上有敵!列陣戒備!”
話音未落,西面山上數(shù)百箭矢飛來。
箭矢橫掃過將士們圍攏用餐的平地,頓時激發(fā)出此起彼伏的慘叫聲。為了吃東西方便,將士們很多都除下了頭盔和鎧甲,箭矢一到,輕而易舉地貫穿了他們的肢體,讓他們痛苦地嘶吼著,滿地翻滾。
李禾身為行軍司馬,日常很注重自家的威嚴,時時甲胄俱全。于是雖然挨了好幾箭,卻都沒能射透他的甲葉。
他大聲咒罵著,喝令將士們聚攏到持盾的同伴身邊,立即列隊備戰(zhàn)。忙亂間他又抽空看了看王平正酣睡的那處棚架,卻正見到棚架的茅草頂子被許多箭矢打得千瘡百孔,然后轟地一聲塌了下來。
茅草亂飛遮蔽眼目,也不知王平是死是活。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