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請講?!?
劉備見龐統(tǒng)端然,也略微挺直身體,簡單闡述了曹操將遣二將進入漢中的動向,同時有意沒提諸葛亮和廖立的判斷,試圖籍此探一探龐統(tǒng)的才能。
最后他誠懇地道:“畢竟荊州新定,士馬疲憊,糧秣物資俱闕,所以短期內(nèi)難以抽調(diào)大軍。但如果坐視著曹軍進入漢中而不理會,我又怕巴蜀動蕩,進而引發(fā)劉季玉的搖擺……士元先生,我聽聞,你在周公瑾的帳下時,就曾參予籌劃入蜀。卻不知,你對眼下的局面,可有什么看法?”
龐統(tǒng)沉吟稍頃,說道:“曹公這樣的安排,接下去無非兩種可能?!?
“哦?”劉備看了眼諸葛亮,又看了眼廖立:“敢請足下之?!?
“第一種可能,曹公降伏張魯,只是為了有借口向關(guān)中調(diào)兵。而增兵關(guān)中之舉,隨即就會引發(fā)羌胡豪帥們的武裝對抗。以曹公之用兵如神,一年之內(nèi)就可以把羌胡豪帥驅(qū)逐到?jīng)鲋?。到那時,曹公再用一年時間整合關(guān)中、漢中,隨即便可南下益州。而我們則拉攏劉璋麾下諸將,與之對抗?!?
劉備微微點頭,心道,這便是廖公淵猜測的可能。孔明此前也曾私下提到,但孔明以為,若只為了制造調(diào)兵的借口,曹操大可不必專門承諾張魯,既然他這么做,就一定有特定的原因。
另外,廖立以為曹孟德需要三年五載剿滅豪帥,而龐統(tǒng)認為,曹孟德只需驅(qū)逐豪帥至涼州即可,驅(qū)逐豪帥用一年,整合關(guān)中漢中兩地、囤積糧秣物資至少也要一年,如果在這兩年里我能控制益州,雙方正好決戰(zhàn)。
劉備面色如常,頷首道:“第二種可能呢?”
“第二種可能,曹公付出相當?shù)拇鷥r,就只為了輸送夏侯淵、徐晃二人至漢中。與之同行的,或許還有一套益州牧或益州刺史的文官班底。以二將所部為憑依,這套益州班底就可在漢中以曹公的名義招降納叛、封官許愿,使得益州人心動蕩。與此同時,曹公本人則安心平定關(guān)中和涼州。如果待到北方大局已定,我們還未能拿下成都,那就大事不妙?!?
這……
劉備不禁要對龐統(tǒng)另眼相看,他此刻所說的,與諸葛亮與自己私下推算出的情形不謀而合。諸葛亮那時說的,還更深入些;但若給龐統(tǒng)足夠的時間,未必不能將之完善。
此人確實是荊楚少有的俊才!
“說得對?!眲溥B連點頭:“以本來的形勢而論,我方取蜀,而孟德定關(guān)中,雙方誰的動作快,誰就能夠規(guī)取漢中,搶占主動。而孟德此舉,便是提前在漢中布局,竭力拖延我方取蜀的步伐。”
他情不自禁地向前挪動坐席:“士元,既然已經(jīng)確認這兩種可能,我方又該如何應對呢?”
“主公說得極是,這兩種可能,說到底并無不同。都需要我們和曹公爭分奪秒,力爭搶先穩(wěn)定益州,然后爭奪漢中。至于如何穩(wěn)定益州……”
龐統(tǒng)微笑前趨半步,注視著劉備:“那就要問主公了,您是要伐蜀,還是要入蜀?”
“伐蜀?入蜀?”
“伐蜀者,我們一方面在荊州蓄養(yǎng)兵力,一方面派遣得力人手、厚饋金帛財貨,拉攏益州重臣,收買關(guān)鍵人物。待到兵力充足,擇一適當?shù)臅r機,給劉季玉安排一個適當?shù)淖锩?,我們自荊州鼓行而西,直抵成都,然后再徐徐收攏益州人心,與曹操決戰(zhàn)。”
“入蜀者,我們借著曹公有意于益州的聲勢,提出愿意為劉季玉北上漢中,討伐張魯,保障益州安定。若得劉季玉的邀請,主公可領(lǐng)精兵若干入蜀,擇一適當?shù)臅r機,執(zhí)劉璋于階下,再以劉璋的名義降伏益州各郡。如果動作迅速,或可搶在曹操之前,擊破夏侯淵等輩,先取漢川。”
劉備屏息聽完,吐了口氣。
他環(huán)視在場眾人,忽然有些后悔。今日不該召集這么多人與會,這龐士元把話說得太明白了,有些話傳出去,有礙聲譽。
“董子曰,以有道伐無道。劉季玉只是溫和怯弱了些,并非無道。我與他又同為漢朝宗室,所以伐蜀云云,不必再說了。至于入蜀……荊益兩州本該守望相助,若劉季玉果然邀請,我便為他討伐張魯,理所應當。兩家若能協(xié)和抗曹,那是最好的?!?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