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
遠在千里之外的孫都統(tǒng),其親手書寫的密信,已如同燎原星火,經(jīng)由最信任的心腹之手,跨越山川河流,送抵大武王朝各處。
信中辭懇切,痛陳國師禍-國殃民之罪狀,昭示撥亂反正之決心,廣邀天下心懷忠義的豪杰義士,共赴萬龍寨,組建討賊聯(lián)盟,匡扶天道。
消息一出,四方云動。
孫昭才知道自家那位初代先祖,乃是追隨大武帝君打下江山的開國元勛,獲封忠勇侯,一生俠肝義膽,忠肝瀝膽,名垂青史。
孫家歷代子孫亦恪守祖訓,忠良之名在大武王朝深入人心,聲望極高。
有此淵源,孫都統(tǒng)的號召力自是非同凡響,一呼百應,實屬情理之中。
一時間,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英雄豪杰,或孤身匹馬,或攜門帶派,紛紛收拾行囊,響應召喚,朝著萬龍寨的方向匯聚而來。
萬龍寨上下對此早已做好準備,寨門大開,以最高禮遇迎接八方來客,山寨內(nèi)外,人聲鼎沸,氣氛熱烈。
然而,當這些來自不同地域、背景各異的豪杰們踏入萬龍寨的地界后,不少人很快便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這萬龍寨的氛圍,似乎……有些說不出的古怪。
準確地說,是寨子里那些孩童們的行為舉止,透著一股難以理解的……清奇畫風。
后山空地上,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小屁孩。
有的孩子模仿著李一鳴,雙臂張開,原地瘋狂旋轉,把自己轉得七葷八素,東倒西歪,卻依舊樂此不疲,仿佛在修煉某種高深莫測的絕學。
有的孩子則趴在水池邊,撅著屁股,模仿蛤蟆的姿態(tài),一板一眼,甚至因為蛤蟆坑位有限,還得排隊輪流。
更離譜的是在后山鼠洞附近,只要有老鼠稍一探頭,立刻便會引來數(shù)名孩童的聯(lián)合圍剿。
各種稀奇古怪的招式層出不窮,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諸如此類的景象,屢見不鮮。
大人們對此似乎也習以為常,偶有勸阻,卻收效甚微,最終多是無奈地搖搖頭,任由孩子們胡鬧去了。
初來乍到的各路豪杰看在眼里,心中雖覺詫異,甚至有些啼笑皆非,暗忖這萬龍寨莫不是有什么獨特的育兒之道?
不過,眾人此行目的明確,皆是為了共商討賊大計,倒也并未在這些孩童的異常行為上過多糾結。
數(shù)日之后,人員齊備。
萬龍寨正式就會盟討賊一事,召開了第一次全體議事。
參與的勢力代表,林林總總,竟多達上百個,不少都是大武王朝境內(nèi)所有叫得上名號的勢力與忠良門派。
由于人數(shù)實在太多,原先的議事廳已然容納不下。
會場便臨時轉移到了后山一處更為開闊的巨大天然石坪之上。
石坪周圍,青松翠柏環(huán)繞,山風徐徐。
各路豪杰按照各自的勢力范圍或親疏關系,分區(qū)域席地而坐,齊聚一堂,場面蔚為壯觀,氣氛肅穆莊重。
孫都統(tǒng)作為此次討賊聯(lián)盟的發(fā)起人,當仁不讓地站到了眾人面前,環(huán)視一周,神情凝重。
他清了清嗓子,聲如洪鐘,率先發(fā)。
“諸位同道,諸位義士!”
“當今大武,國賊當?shù)溃剐心媸?,致使朝綱崩壞,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我等武道中人,深受帝君之恩,理應忠君報國,更應以匡扶天道,守護蒼生為己任!”
“今日齊聚于此,便是要同心協(xié)力,共舉義旗,鏟除那禍-國殃民之國賊,還我大武一片朗朗乾坤,再造清明盛世!”
孫都統(tǒng)一番話語擲地有聲,飽含激憤與決心,引得在場不少熱血之士感同身受,紛紛點頭稱是,場中響起一片低沉的回應。
會議初時,氣氛尚算融洽,眾人圍繞討賊的具體方略,初步交換了意見。
然而,隨著議題的深入,一個關鍵問題被擺上了臺面。
只聽人群中,一個來自名為五花門的勢力代表,率先站起身來,高聲說道。
“孫都統(tǒng)所極是!討賊一事,我五花門上下,無條件鼎力支持!”
“但,既為聯(lián)盟,便不可群龍無首?!?
“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若無一位德高望重,能服眾望的盟主來統(tǒng)領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恐怕人心不齊,難以成事,反誤了大事!”
此一出,立刻引起了廣泛共鳴。
“不錯!這位兄臺所極是!”
立刻便有其他門派的代表出聲附和。
“孫都統(tǒng)乃是忠勇侯之后,根正苗紅,聲望卓著,又率先舉起義旗,這盟主之位,理應由孫都統(tǒng)來擔任!”
此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一時間,推舉孫都統(tǒng)為盟主的呼聲漸高。
然而,就在此時,另一道反對的聲音響起,顯得尤為清晰。
“諸位,此差矣!恕在下直,盟主之位,恰恰不能由孫都統(tǒng)來擔任!”
說話的是一位須發(fā)花白的老者,來自一個隱世宗門。
他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繼續(xù)說道。
“正因為孫都統(tǒng)是忠勇侯之后,世代忠良,才更不能讓他來做這個盟主!”
“諸位試想,我等此番討賊,乃是聚眾起事,矛頭直指朝廷中樞,最終勢必要兵臨冀州城下!”
“在朝廷眼中,此舉與謀反何異?屆時,無論成敗,都難免會背上反賊之名!”
“孫家世代忠良,聲名赫赫,豈能因我等之事,而蒙受此等不白之冤,敗壞了先祖忠勇侯的清譽?”
此話一出,場中頓時安靜了不少,許多人面露思索之色。
緊接著,又有人高聲附和。
“這位老先生所極是!”
一個粗獷的聲音響起,帶著幾分豪邁的笑聲。
“對!這種謀逆造-反的罵名,就讓我們這些本就被朝廷視為草莽賊寇的人來背好了!”
“反正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朝廷罵我們是賊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等早已無所謂,哈哈哈!”
“孫家乃是忠良典范,理應隱于幕后,運籌帷幄,而不應拋頭露面,更不該與我等反賊扯上明面上的關系!”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jù),既顧全了大局,又維護了孫家的聲譽,讓人難以反駁。
許多原本支持孫都統(tǒng)做盟主的人,此刻也紛紛點頭,覺得此甚是在理。
孫都統(tǒng)本人聽了,心中倒是并無太多波瀾,他對盟主之位本就看得不重,只要能達成討賊的目的即可。
于是,他順水推舟,朗聲道。
“諸位所甚是,思慮周-->>全,孫某佩服。”
“聯(lián)盟不可無主,否則號令不一,確是容易滋生亂子?!?
“既然如此,那便依江湖規(guī)矩,以武論英雄,通過比武的方式,選出一位能服眾的盟主來,諸位以為如何?”
這個提議簡單直接,符合武林中人的行事風格,立刻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同。
不過,孫都統(tǒng)隨即又補充道。
“只是,此次各路豪杰派來的代表之中,強者如云,實力層次不一?!?
“若是直接比武,恐怕耗時日久,且難免有失公允。”
“更何況,若是武皇級別的強者親自下場交手,動輒驚天動地,意念消耗巨大,也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真正分出高下,反而可能傷了和氣,影響后續(xù)大計?!?
“依孫某之見,不如這樣……”
他目光掃過全場,提議道。
“不如由各家勢力,各推選一位武王境界的豪杰出陣比試。”
“以一場公平公正的擂臺賽,決出最終的勝者,勝者所屬的勢力,便暫代盟主之位,統(tǒng)領聯(lián)盟事宜,諸位意下如何?”
這個折中的辦法,既能體現(xiàn)各方實力,又避免了頂尖強者過度消耗,還能給年輕一輩嶄露頭角的機會,眾人聞,皆覺得此法甚好,紛紛表示贊同。
“好!就依孫都統(tǒng)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