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調皮,你是作死,還有事嗎?沒事滾出去?!崩顒挹s蒼蠅似的嫌棄地揮手。
李欽載訕訕地告退。
本來想在李勣的帥帳里蹭頓飯,看看老頭兒伙食如何,現在好像不大受歡迎……
再說以李勣統軍的脾性,他的伙食多半與普通將士一模一樣,這可不像李欽載做戲似的當著將士的面咬幾口野菜團子,李勣那是真吃,而且天天吃。
回到自己的營盤,李欽載腦海里仍浮現李勣白發(fā)蒼蒼的模樣,心頭一陣陣難受,可是他實在不知如何幫李勣分憂。
李勣是三軍主帥,東征大軍的軍令皆出自他一人之手,這份責任是任何人無法幫他承擔的,親孫子也不例外。
還沒回到帥帳,王方翼迎了上來,稟報扎營后的事宜。
糧草暫時充裕,隨著唐軍掌控了高句麗北部,唐軍的后勤補給線也通暢了,從大唐的營州運送糧草至遼東城,一路暢行無礙。
李欽載所部這個月接連幾場戰(zhàn)事,規(guī)模不算大,但將士也有一些折損,統計人數后,大約唐軍還剩一萬五千人,戰(zhàn)馬折損不多,多山地形不利騎兵沖鋒,李欽載自入高句麗后,很少用騎兵。
至于兩支雜牌軍,金庾信的新羅軍還剩下三千余人,被李欽載狠狠教訓過后,金庾信特別乖巧,麾下的新羅軍再也不敢避戰(zhàn)了。
橫掃高句麗東部的幾場小戰(zhàn)事,新羅軍基本都參與了,作戰(zhàn)不算太勇敢,但勉強有個軍隊殺敵的模樣。
而倭國的數萬青壯就有點拉胯了,從倭國帶出來四萬人,幾場戰(zhàn)事后,四萬青壯折損一萬左右。
李欽載有點心疼,這都是未來的勞力啊,折損有點多了。
認真思索之后,李欽載覺得接下來的戰(zhàn)事不宜再帶著這三萬倭國人了。
他們的戰(zhàn)力太渣,軍心渙散,每次作戰(zhàn)都是當作炮灰使用的,實在沒多大意義,還不如留在后方看管,等戰(zhàn)爭結束后帶回大唐,老老實實給自家莊子種地燒水泥去。
三千新羅軍也沒必要帶著了,金庾信這種人欺軟怕硬,但很難說會不會倒戈。
李欽載對非我族類的警惕心向來很重,他的身邊不想再留著金庾信這樣的隱患,不如扔給李勣。
以李勣的身份地位,金庾信除非想被滅國滅族,否則絕對不敢在李勣的眼皮子底下玩什么小動作。
卸下這兩支雜牌軍,李欽載頓覺輕松了許多。
以后作戰(zhàn)再也不必跟麾下的將領勾心斗角了,每次下達軍令對金庾信總是連嚇帶打,又不能真把他殺了,李欽載也覺得挺沒意思的。
將自己的決定告訴王方翼后,王方翼也深以為然,興沖沖地安排去了。
李欽載回到帥帳,卻見帥帳外站著一個人,準確的說,是一堵肉墻。
“拜見李帥。”肉墻說話了,甕聲甕氣的,像敲響了一口破爛的銅鐘。
“鄭三郎?”李欽載奇怪地道:“你在這里作甚?陌刀營不操練的嗎?”
鄭三郎委屈地道:“小人被陌刀營趕出來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