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面的茫茫大海,無地可征服,已失去了戰(zhàn)略意義。
在高句麗未滅之前,百濟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鉗制之地,一旦大唐發(fā)起戰(zhàn)爭,則可在遼東和百濟兩地,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也是大唐滅百濟國的最大原因。
然而若是戰(zhàn)事結(jié)束,高句麗被滅國,半島諸國風(fēng)平浪靜之后,百濟的位置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早在數(shù)年前,大唐王師滅了百濟后,并未選擇將它劃入大唐版圖,而是扶持了一個名叫“扶余隆”的百濟王子的傀儡政權(quán),由此可見,李治對這塊土地的興趣其實并不大。
如果大唐要經(jīng)營百濟,不但要投入海量的錢財資源人力物力,還要收服教化民心等諸多繁瑣事,付出的代價太大,而收益卻少得可憐。
國之大事,因利而戰(zhàn),因利而合,從國家利益來說,百濟對大唐其實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李治其實很早以前就在考慮,百濟之治理,要么交給扶余隆傀儡政權(quán),要么索性劃給新羅國。
畢竟新羅國歷代國主對大唐天子的跪舔可是不遜于倭國的。
早在貞觀年間,新羅的第二十七代國主善德女王就經(jīng)常給李世民寫情書騷擾他,沒錯,是真真正正的情書,什么“侍寢”“相思”……
要多肉麻就有多肉麻,李世民收到善德女王的情書后是怎樣的表情,史不可考,但想必心情還是很愉悅的。
當(dāng)然,李世民給善德女王的回信還是很嚴肅很高冷的,李世民要臉。
宗主國霸道男神與藩臣國女舔狗,這故事寫成情小說,妥妥賣版權(quán)拍影視劇了。
后來善德女王去世,新國主又是一位女王,名叫“真德女王”,那時正好李治登基,真德女王完美地繼承了善德女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于是又頻頻給大唐的新天子李治寫情書。
“愛你”“想你想得睡不著”“昨晚睡覺夾枕頭了”“今天下雨了,我這里好濕,你那里濕了嗎”等等諸如此類。
里面的虎狼之詞足夠李治報官告她性騷擾了,幸好大唐歷代天子的胸襟都非常寬廣。
另外,真德女王在位七年后去世,如今的新羅國主金法敏,早在永徽元年便作為新羅使臣出使大唐朝貢,并被剛登基的李治封為太府卿。
所以說,新羅歷代國主與大唐的關(guān)系,其實算是非常融洽的,所以在是否將百濟劃給新羅的問題上,李治一直拿不定主意。
收歸大唐版圖,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劃算。交給傀儡政權(quán)又不放心,劃給新羅國,又有點不甘心,如今的李治大約便處于這種矛盾心理之中。
至于新羅使臣賄賂大唐朝臣的舉動,其實無論有沒有這件事,都對李治的決定影響不大。
國之取舍,只看利弊,不會因個人的舉動而感情用事。
遲疑許久,李治嘆了口氣,道:“還是召朝臣議一議吧,百濟之取舍,只在滅高句麗以后,現(xiàn)在還早得很。”
武后掩嘴一笑,道:“陛下覺得還早,可臣妾聽宮人說,劉仁軌聽說朝廷有棄百濟之意,今日已在府邸門外罵街了呢?!?
李治神情一滯,接著苦笑道:“這老匹夫……雖是為官清正,但太過較真,朕對他實在喜歡不起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