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賞功罰過這方面,還是頗為謹慎的。
當然,立國之初有點亂,包括李勣,程咬金等名將在內,都有點冒功或夸大請功的亂象,直到貞觀年以后,才慢慢有了規(guī)矩,名將們也收斂了許多。
李治登基后,借著扳倒長孫無忌一事,給朝堂狠狠立了威,對于賞功罰過就更嚴格了,尤其是晉升官爵這方面,更是只出不進。
因為爵位這東西,雖說對臣子是莫大的榮耀,也是功臣子孫的鐵飯碗,但對皇權來說還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大唐立國后,從李世民到李治,都在有意無意地盡量削減爵位,鮮少增加。
李欽載是個特例,以前立過的種種功勞太多太大,已經到了非封爵而不可的地步。
而對于李欽載引進番薯一物,李治當然也想馬上晉他的爵位,不過當時許多朝臣諫止,而李欽載也一再謙遜推脫,李治也不便再堅持。
直到今日,南方種下的第二季番薯收成實實在在擺在李治面前,作為大唐皇帝,李治欣喜于番薯產量與社稷永固之時,怎么可能會忘了李欽載?
第一次收成不過數十斤,尚沒有明確的畝產數量,這是第二次收成,明明白白的兩千多斤擺在眼前,還不能證明李欽載的功勞?
功勞太大了,李治若不表示點什么,自己都有愧。
武后看著李治在一堆番薯面前來回踱步,她的表情也非常的振奮。
無論夫妻在家里斗成啥樣,大唐的國運仍與她休戚相關,她當然也希望大唐越來越好。
李治踱步幾圈后,突然停了下來,扭頭望著武后,道:“皇后,景初自從被封了縣侯后,好像很久沒再晉官爵了吧?”
武后恬靜地一笑,道:“陛下,景初是個閑散的性子,對朝堂官爵并無野心,臣妾記得陛下好幾次說要晉升他的爵位,都被他推拒了,不僅如此,陛下要任他官職也被他躲了?!?
“所以如今的景初只有渭南縣侯這一個爵位,竟連官職都沒有,說來真就是一個閑散侯爺呢?!?
李治哈哈一笑,道:“沒錯,景初這毛病是朕最不滿意的,臣子沒野心固然讓人放心,但……他也不能閑散得如此過分,簡直令人發(fā)指了,朕從未見過如此懶惰成性之人?!?
武后目光閃動,試探地道:“陛下的意思,欲晉景初的爵位?”
李治沉默地盯著面前的番薯,良久,嘆道:“若不如此,朕何以賞他?”
指了指面前的大堆番薯,李治笑道:“此物對大唐的意義之重大,皇后想必也清楚,景初立此曠世之功,朕難道裝作看不見嗎?”
武后嘴唇囁嚅幾下,須臾間卻嫣然一笑:“臣妾以為,景初可坦然受之?!?
李治笑著看了她一眼。
自從魏國夫人一桉,李治狠狠敲打了她一次,又將她在朝中的羽翼剪除大半后,最近武后可謂十分乖巧聽話。
李治最近的心情也漸漸欣悅起來,前日甚至主動召她侍寢,多年夫妻一夜魚龍舞,夫妻都得到了近年來難得的靈與肉的升華。
無論內外,這才是一位皇后該有的形狀,以丈夫的形狀為形狀。
看著乖巧懂事的武后,李治暗暗一笑。
果然,婆娘飄起來的時候,必須下狠手拾掇,既然吃硬不吃軟,朕完全可以滿足她。
沉吟片刻后,李治緩緩道:“來人,召左右相,西臺殿侍中,六部尚書等朝官入宮……”
頓了頓,李治忽然又道:“遣一乘軟轎,赴英公府上,請英公入宮一見……英公年邁,抬轎小心些,莫顛簸了老人家。”
一個時辰后,眾臣奉詔匆匆入宮。
入宮的臣子中,唯有英國公李勣的待遇最高,他是被宮人用軟轎抬進來的。
眾臣只能羨慕地看著李勣在太極殿外下轎,卻生不出嫉妒之心。
這是三朝功勛數十年來一刀一劍拼下來的待遇,人家該得的,沒法嫉妒。
李治等候在太極殿外,殿外廣袤空地上,堆著兩千余斤番薯,是滕王這次下江南監(jiān)察督促種植新糧種的收獲。
眾臣拾階而上,來到殿外,見李治已在等候,于是紛紛行禮拜見。
行禮過后,眾人這才看到李治面前堆成山的番薯。
眾人一愣,唯獨李勣渾濁的老眼里閃過一道精光,然后迅速沉寂下來。
君臣見禮后,李治笑著與眾人閑聊了幾句家常,君臣各有問答,氣氛倒是頗為融洽。
從帝王對臣子的態(tài)度上來說,李治比李世民做得更好。
無論忠奸,李治對所有臣子都很親近,很隨和,通常喜歡跟臣子玩笑幾句,或是東家長,西家短,臣子家里一些無傷大雅的八卦秘聞也被他拿出來調笑幾句,君臣笑過之后,彼此的距離也就更近了。
今日李治選擇在太極殿外召見眾臣,而且召見的都是當朝的重臣,不是宰相就是尚書和大將軍,尤其是召見的場地還堆著如山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