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瞥向武后,武后也猶豫再三。
良久,武后輕聲道:“陛下,景初的提議,不妨一試,秋收之前,災情還沒到嚴重的時候,若景初的法子能用,對大唐未來賑災亦有成例可以借鑒,總的來說,利大于弊?!?
李治思索半晌,點頭道:“不錯,可以一試,并州北面有寧朔都督府,可調將士三萬余,朕將調兵權授予景初,可許他臨機調遣?!?
武后補充道:“陛下莫忘了調撥錢糧,無論開渠引水,還是賑濟災民,都需要大量錢糧的。”
李治一愣,接著露出英雄氣短之相,苦笑道:“國庫倒是有些余錢,但糧食……真沒有?!?
武后一笑,道:“那就撥些銀錢給景初,讓他自己想辦法吧,國庫雖無糧,但民間還是有的,不過是集中在少數(shù)權貴地主手中,且看景初有沒有本事把糧食換出來賑濟災民了?!?
李治笑道:“皇后所甚是,朕這就下旨……”
沉吟片刻,李治忽然壞笑道:“朕再準備幾本魏碑字帖,隨同圣旨一起給景初吧,字寫得那么難看,朕終于能惡心他一回了。”
…………
并州城。
李欽載仍然一副富貴公子的打扮,帶著幾名部曲在并州城內閑逛。
城內有三十多家糧鋪,李欽載這幾日便在這些糧鋪之間來回。
有趣的是,大災在即,三十多家糧鋪居然全都關門上板,店外貼了一張告示,說是糧食已售罄。
城內的百姓不是農戶,他們無地可種,糧鋪買不到糧食,于是百姓只能找官府。
這也是李欽載徘徊于城內糧鋪的原因。
糧鋪關門,掌柜失蹤,三十多家糧鋪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一個管事的找不到。
李欽載耐著性子找了幾日后,終于失去了耐心。
這是不拿刺史當干部呀,真當新上任的刺史脾氣好?
王實賦站在李欽載身旁,見李欽載的表情已有些森然之意,王實賦仍然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
他是被李欽載強拉出來的,李欽載說什么體察民情,然后并州城的刺史和別駕一號二號人物并肩逛了半天。
站在一家糧鋪門口,李欽載指了指緊閉的大門,忽然笑道:“王別駕,城內三十多家糧鋪關門,以前你可曾見過?”
王實賦淡然道:“下官從未見過,但下官知道原因?!?
“什么原因?”
“囤糧居奇,秋收之后,這些糧商囤積的糧食能賣天價,如今還沒到災情爆發(fā)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愿賣的?!?
李欽載眨眼:“刺史府能管么?”
“能管,但容易引起糧商的反彈,后果可能會更嚴重。”
“會有什么后果?”
王實賦想了想,道:“若刺史府出面干預,或許能度一時之困,糧食能賣給百姓了,但糧商們大多是不甘心的,會趕緊將糧食轉移至別的州縣?!?
“今年的旱情不止并州一地,整個北方皆嚴重,糧商手里的糧食根本不愁賣。糧商們若抽走了并州的糧食,待災情爆發(fā),并州百姓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了,畢竟商人逐利之輩,他們可不會管百姓死活?!?
李欽載表情漸冷:“如此說來,我這個刺史還得小心翼翼哄著那些糧商了?給他們磕一個行不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