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的宿命輪回論,不僅貼合統(tǒng)治者的心意,也很是接地氣。
對百姓而,日子本就苦不堪,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未嘗不是一種精神寄托,可能就是這點底氣,讓他們直面苦難的生活,一如既往行善積德,以求來世投個好胎。
不得不說,佛門在導人向善方面,做得確實不錯。
這也是林沙不想動強的主要原因,不說佛門的勢力還沒達到成為社會毒瘤,非要根除不可的程度,在這種佛門名聲極好之時動什么手腳,總有一種站在百姓對立面,好象自己真是欺良霸道的大惡棍般。
道門在這方面就差得太多,不僅教義太過陽春白雪,而且奉行的是絕對的精英制度,不是擁有良好知識儲備的精英分子,根本就道經(jīng)的粗淺含義都理解不了。
因為道門追求長生的緣故,在權(quán)貴之中倒是十分流行,可惜太過小眾成不了氣候。
佛門因信仰而盛,林沙既然想要抑制佛門的發(fā)展,自然也得在信仰上下功夫。而土地城隍系統(tǒng),正是他改造道門,與佛門爭奪信仰和信徒的關(guān)鍵一步。
林沙有現(xiàn)代和后世朝代的記憶,自然知曉土地城隍在民間到底有多普及。
可惜的是,后世的土地城隍佛道不分,又太過分散形成不了合力,一盤散沙根本成不了氣候。
林沙這時候,卻是要讓道門徹底霸占這一空白地帶。
土地城隍多接地氣啊,跟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無論紅白喜事。又或者什么光宗耀祖之事,凡是有條件的百姓家庭。都會在土地城隍廟宇上柱香,或者請主持土地城隍的道長做場法事。
如此接地氣的活計。只要道門布置得當,又有官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廣,相信很快就能形成聲勢,跟佛門爭奪信徒和信仰很是方便。
官府要做的,就是負責監(jiān)督控制,不要讓某些心存不良的小人渾水摸魚,又或者利用信仰之便聚攏信眾圖謀不軌。
之前林沙跟歧暉簡單說了一下這事,因為他當時只掌握了河南和幽州二地,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北地的聲勢。所以歧暉和樓觀道雖然很是心動,卻遲遲沒有給予林沙確定回復。
不過此時情況不同,林沙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地之王,已經(jīng)有足夠?qū)嵙屯菩写耸拢詷怯^道一干道長心中激動不已。
這可是急速擴充樓觀道影響力的大好良機,要是不知道抓住,那他們真是就樓觀道的罪人了。
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林沙跟田谷十老坐而論道數(shù)個時辰,直到黃昏時分這才滿意而散。
踏著黃昏通紅的彩霞。林沙心滿意足返回了洛陽大將軍府。
之后三日風平浪靜,洛陽城前所未有的詳和安寧。
少了大票血氣方剛,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的江湖好漢,洛陽城繁華熱鬧之余。少了幾分躁動和不安。
三天時間,他都在安排洛陽的后續(xù)事宜,待他離開之后的一些安排。
同時。也是為了等候某些勢力的主動投誠。
到了這時候,北地已經(jīng)徹底落入他手。其余勢力不是被滅,就是茍延殘喘翻不了身??梢哉f大勢已定。
林沙也不想做得太過,抽出幾天安排后手的功夫,給某些勢力一個臺階,識相的話最好老實投誠。
真要不識相的話,林沙也不介意以雷霆之勢,掃蕩一切牛鬼蛇神。
效果倒是達到了,一些還在北地掙扎求存的中小勢力,紛紛派遣使者或投誠或示好,總之林沙想要達到的目的基本已經(jīng)達成。
而在第三日晚上,從江淮地區(qū)匆匆趕到的使者,著實讓林沙欣喜了一把。
江淮軍有意投誠!
林沙自是十分重視,親自接見了來訪江淮軍使者,跟他好好談了談投誠了條件,以及如何安排江淮軍降卒,以及中高級將官的一些列步驟和措施。
談話延續(xù)了整整一個晚上,最后在天光放亮之時,江淮軍使者滿意而去。
林沙心情舒爽,解決了江淮軍的問題,接下來整個淮河以北就只有區(qū)區(qū)一家瓦崗李密。
他已經(jīng)給了對方機會,既然李密不知道抓住,還心存僥幸的話,他不介意讓李密好好品嘗品嘗什么叫做雷霆之勢!
除了瓦崗李密之外,最后還沒徹底掌控的北地區(qū)域,就只有義軍蜂起的山東地區(qū)了。
不過山東地區(qū)已經(jīng)有不少義軍投誠,剩下的不過是些死硬分子,無論是他親自出手,還是派張須陀負責解決,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總之到了這事,林沙的大勢已成,不是誰能頑抗就能頑抗得了的。
……
“將軍,石青旋石大家已經(jīng)請到!”
三天時間一過,整個征北大將軍府一片忙亂,清點行裝收拾行李準備大遷移,府中下人個個喜氣洋洋精神抖擻,對前往帝都長安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