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個好地方!
尤其對于金庸武俠世界而,這里在宋代更是江湖圣地般的存在!
大理段氏!天龍寺!
無論哪一個名頭,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強(qiáng)大勢力!
不管鹿鼎記世界與射雕神雕世界有沒有聯(lián)系,都止不住林沙想瞻仰前輩高人的興致。
在客棧好好休整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出了客棧,四下打聽天龍寺遺址的線索。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為很麻煩的事情,結(jié)果卻十分順利。
大理人顯然對天龍寺這座以前的皇家寺廟遺址十分熟悉,林沙剛一開口打探,被問詢的白族老漢便滿臉熱情的幫他指點(diǎn)了道路。
來之前林沙可是做過大量工作,對天龍寺并不陌生。
天龍寺又叫崇圣寺,是南宋時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大理崇尚佛學(xué),許多皇帝退位后都在天龍寺出家為僧。
崇圣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據(jù)史料記載,“基方七里,為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斛”,“三閣、七樓、九殿、百廈”之規(guī)模,是唐代地方政權(quán)“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和佛教中心,有“佛都”的美譽(yù)。這些都與《天龍八部》中的記載吻合。
而《天龍八部》中天龍寺在大理是一個支柱性的作用,簡直就是段氏政權(quán)得以穩(wěn)定的保障者,延慶太子被人追殺,第一個就想到來找天龍寺的枯榮大師主持公道便可見一斑,天龍六脈神劍也可說就是天龍寺的本門武功吧。
小說中描寫的“天龍寺”,氣勢恢宏、莊嚴(yán)肅穆,有“國寺”、“佛都”之稱。在書中剛提及天龍寺時有寫明,“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diǎn)蒼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做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點(diǎn)蒼山?
問明了天龍寺遺址所在后,林沙卻被其中一處山名吸引。
點(diǎn)蒼派的老巢就在大理,他此次來本就有上門拜訪之意,如今竟突聞天龍寺遺址也在點(diǎn)蒼山,難道這其中有什么牽連不成?
真有牽連的話,這其中的故事就難說得很了!
記得看射雕電視劇時,南帝身邊的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中,就有一位的名頭叫做‘點(diǎn)蒼漁隱’的,難道這廝與點(diǎn)蒼派有所關(guān)聯(lián)不成?
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林沙心中帶著莫名情緒,一路走走停停出了大理城,向城外連綿起伏郁郁蔥蔥的點(diǎn)蒼山方向走去。
“來者止步!”
趕到點(diǎn)蒼山山腳之時已到正午時分,不得不說內(nèi)家拳有成者耐力就是強(qiáng),已經(jīng)連續(xù)奔走一個上午,可看他眼下情況臉也不紅氣也不喘,再走個幾十里地都不成問題,卻在唯一的一條上山青石小道上被兩持劍勁裝青年攔下。
“請問山上可是天龍寺遺址所在?”
林沙心中好不激動,臉上卻沒有絲毫異常表現(xiàn),兩位攔路的勁裝青年身上,透出一股子特殊氣韻,讓他有種似曾相識的錯覺。
“山上是點(diǎn)蒼派山門所在,閣下如果不是拜訪鄙派的話,還是早早離去的好免得生出不必要的麻煩!”
林沙身上的衣服雖說并不華貴,卻也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穿得起的,加上身上時不時透出一股子殺伐之氣,那兩守山門的勁裝青年不敢胡亂得罪,只得好解釋了一下。
“點(diǎn)蒼派?”
林沙先是裝作一副吃驚摸樣,而后露出一臉好奇問道:“是那種高來高去的武林門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