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和左以明也正在商量著去江南的名單。
一名倆人都信得過的幕僚正坐在那里謄寫。
李瑤看了左以明一眼,猶豫道:“簡王那邊,可有什么打算?”
左以明正看著那幕僚在那里謄寫,聞道:“聽說是不想離開京城!”
這怎么可能?
李瑤挑了挑眉。
左以明索性把話挑明了說:“鎮(zhèn)守京城!”
李瑤皺了皺眉。
關(guān)于鎮(zhèn)守京城的人,他覺得最合適的就是曹宣了。
曹宣的資歷雖然差了點,可他是曹太后的親侄兒,是五城兵馬司的都指揮使,沒有姜鎮(zhèn)元那么老辣,又不像李家,有一批死忠于李氏的部下,最最重要的是,他們家和嘉南郡主的關(guān)系非常好,萬一金陵有什么變故呆不下去了,他們還可以通過曹宣調(diào)動李氏的兵馬。
左以明說話間已看了李瑤一眼,見他不悅,道:“我也覺得這樣不怎么好!不過,我聽說簡王是有這個意思的,還想辦法把這件事告訴了坤寧宮??衫帉m那邊卻一直沒有動靜,想必坤寧宮的那位也不怎么希望簡王過去。”
李瑤冷笑。
這就是他不看好朝廷南遷的重要原因。
太后是個這樣拎不清的,小皇帝就長在她的膝下,怎么可能教出個明理的小皇帝來?
他對什么“皇帝親政以后就好了”的說法嗤之以鼻。
“那就讓他一邊呆著去。”李瑤壓根不相信簡王會留在京城養(yǎng)老,他道,“把坤寧宮的動靜告訴簡王,讓他們一家子人去撕扯去?!?
左以明忍俊不禁,笑著應(yīng)“好”。
李瑤被左以明這么一笑,也覺得自己有點小肚雞腸,他欲又止。
左以明沒有催他,而是等那幕僚把事情做完,起身跟他們告辭,書院里只留下他們兩個人了,李瑤這才低聲道:“我有時候想,要不要在李謙和鎮(zhèn)國公之間推薦一個人?”
朝廷南遷,京城成了一塊大肥肉,人人逐之,連他們都看出了京城的重要性,李謙是這幾年依勢而起的新秀,鎮(zhèn)國公則老謀深算,這兩個人自然也看得出來。
所謂的兩個人之間舉薦一個人,說白了,就是要讓這兩家先爭個你死我活。
作為顧命大臣,這原本是替皇上平衡朝中封疆大吏勢力的好主意,也是個盡職盡責(zé)的肱骨大臣應(yīng)盡的職責(zé),可偏偏左以明是李家的姻親,汪幾道和蘇佩文又綁在了一起,他做什么事都是獨木難撐,只好拉攏左以明……可他覺得好的事,左以明未必覺得好。
左以明卻心中一動。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李謙是絕不會成為候選人的。
因為他娶了嘉南郡主為妻。
這個女人太厲害了,完全可以媲美曹太后。
幾年前,他們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嘉南郡主送走。
就算是這樣,這些年來只要是涉及到嘉南郡主,涉及到李家,內(nèi)閣的人就都會打起精神來,生怕被嘉南郡主算計了。
這樣的嘉南郡主,沒人會希望她回來。
可如果照李瑤說的,舉薦李謙,不過是為了讓他和鎮(zhèn)國公府鷸蚌相爭,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說不定汪幾道還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但現(xiàn)在的李謙,已經(jīng)不是五年前的李謙了。他在西北不僅有權(quán)有勢,手握重兵,而且還有威望。鎮(zhèn)國公卻恰恰相反。離開了京城,離開了皇權(quán)的中心,從前籠罩在姜家身上的光環(huán)慢慢地就掉落了。也不過四、五年的光景,現(xiàn)在京城里的人提起鎮(zhèn)國公府,都只會感慨京城被破城時姜鎮(zhèn)元打的那場并不算是勝利的勝仗,和感慨姜家到底是開國功臣,鐵骨錚錚,自己惹下來的禍自己去背,放棄了京城的榮華富貴去了遼東平亂。
其他的,好像統(tǒng)統(tǒng)都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