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面色微紅。
姜憲就抿了嘴笑。
所以說,這銀子還得李謙出面借。
李謙訕訕然地摸了摸鼻子。
姜憲知道周大人這是怕?lián)?zé)任,不過也沒有放在心上。
做官員的,謹小慎微些也好。
這件事就這樣揭過去了。
董家留在家里守城的是董家的二爺,董二爺知道這件事之后很是大方,道:“不過是兩、三萬兩銀子的事,又是行善積德,這銀子就當是我們董家捐的?!?
實際上自董家投靠李謙以來,雖說賺到了銀子,可花銷也大了,反而不如從前。
不過,董二爺也知道不能只盯著眼前的這一點點利益,所以對他大哥走時交待的話還是很贊同的,沒有請示董重錦,直接甩了大袖子。
李謙笑道:“也不能讓董家吃虧。這樣,這兩年我們兩家的生意就按契約上的走。等過幾年,我這邊穩(wěn)定下來了,我們再把契約改一改,你們家占大頭,我們家占小頭……”
董二爺哪里敢答應(yīng)。
他們都知道李謙的銀子拿去養(yǎng)了那些衛(wèi)所的將士。
如果李謙拿去吃喝玩樂了不好,李謙這樣,一看就是有大志向的人,他們也很佩服,倒是真心實意地想幫李謙。
兩人說來說去,董家二爺也沒有同意改契約的事。
李謙覺得現(xiàn)在自己沒有什么根基,現(xiàn)在說得再多也只是一紙空文,不如到時候兩家再坐下細談,遂不再提這件事,跟董二爺細細地說起捐錢的壞處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你們家這里捐一點,那里捐一點,于你們是善舉,可若是落到有心人的眼里,不免會妒忌貴府財大氣粗,鬧出些事來。我看還是借銀子的好。以后若是有人上門打秋風(fēng),你們也可以此為借口推了那些人?!?
李謙知道前些日子有巡撫衙門的人到董家來要董家捐賑災(zāi)的銀子。
董二爺知道李謙這是要給他們家撐腰,感激地連聲應(yīng)“是”,道:“那銀子是借給災(zāi)民的,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上。我也沒有人手做這個事,這銀子我們是拿出來了,也不準備收回去了,王爺那邊不是辦了個善堂嗎?王爺就當我們捐給善堂好了!”
被姜憲料中了。
這個善堂一辦,不知道有多少擠破了腦袋往那里捐銀子。
李謙頭痛,不想為這幾萬兩銀子和他說來說去了,隨口應(yīng)了一聲,端了茶送客。
回到家里,見到姜憲后,不免感慨了一番。
可姜憲覺得,這種事得慢慢來。現(xiàn)在官場上哪個不削尖了腦袋撈錢,他們不要,別人壓根不相信:“時間長就好了。不是有句話說,路遙知馬力嗎?”
李謙苦笑,第二天就和周大人把這件事商量妥當了,準備等師爺把具體的章程擬出來之后就去跟夏哲說一聲,然后大張其鼓地辦起來的,誰知道朝廷派了欽差大臣到陜,說是為了賑災(zāi)而來。
※
繼續(xù)念叨: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