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管韓同心心里是怎么想的,這日子還得過下去。
她不時地寫信給蔡如意抱怨,蔡如意也只能在信上安慰她兩句。
時間就不慌不忙地翻過年去。
甘州不見了韃子的身影,十二盟的人集中在了宣府,把宣府圍了個水泄不通。宣府雖然有大同和太原的支緩,可兩邊到底不敢把兵力全都派出去,和韃子打了不下二十場仗,有輸有贏,總得來說,居然還是贏的多。但始終沒能解宣府之圍。
趙翌到慈寧宮給太皇太后請安的時候遇到姜憲不免躊躇滿志,頗帶幾分得意地道:“還是你說得對。我應該等邊關戰(zhàn)事結束了再去泰山封禪的?!?
姜憲強忍著才沒有罵他句“蠢貨”。
宣府戰(zhàn)事所謂的“各有輸贏,贏多輸少”,不過是那些總兵幕僚們的文字游戲,小仗贏得多,大戰(zhàn)贏得少,那和輸有什么不同?他就算是不懂戰(zhàn)事,宣府之圍這么多天都沒有解圍,他也應該有所懷疑才是?
長于婦人之手的男子,難道就都這么無能?
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這一刻,姜憲感覺到了來自曹太后的惡意。
她寫信給李謙說起這件事。
自從甘州解圍之后,他們倆人又恢復了通信。
誰知道李謙卻久久沒有回她。
正當她懷疑甘州那邊是不是有什么事,想叫了姜律進宮來問問的時候,宣府那邊突然傳來捷報。
原來李謙帶了五千騎兵不聲不響地從背后偷襲了韃子軍營,打了布日固德個措手不及。太原總兵金海濤和大同總兵齊勝見狀趁機出兵,殲滅了韃子近萬人。
不是說讓他守城不出的嗎?
聽到消息的姜憲口瞪口呆。
太皇太后卻是“哎喲”一聲喜上眉梢,對來給她們通風報信的姜律急急地道:“這樣一來,宣府之圍可不就是李謙解的,他這也算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吧?”
不世之功當然算不上,頭功是跑不了的。但這要兵部不追究他無令出兵之罪。特別是那五千騎兵,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恐怕兵部和皇上最感興趣的是這個。
不過,李謙是太皇太后的孫女婿。
真要論起功過來,也就只能請?zhí)侍蟪雒?,以長輩之尊和趙翌胡攪蠻纏,讓眾人的目光放在太皇太后要給李謙請功,要封賞李謙的上面,看能不能忽略李謙的不聽軍令。
他進宮,就是為了告訴太皇太后這件事,好讓太皇太后幫李謙去急,解李謙之圍。
太皇太后哪里知道,猶自在那里興高采烈。
姜憲卻是知道厲害的,轉瞬間就猜出了姜律進宮的用意。
難怪這家伙報信這么及時,原來還有個坑在那里等著她們呢!
可這坑又不能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