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券的巨大成功,讓三個爹既驚喜又意外。
都有點不想干什么集團的心思了,專門搞過節(jié)券兒,就夠三家過好日子的。
只一個中秋,副食廠一共出了八萬塊錢的月餅,卻帶來了130萬的利潤。
唐成剛開始只不過是想借月餅券解決一下資金壓力,沒想到,這卻成了老哥仨的第一個盈利點。
照這么下去,過年有元宵(北方的湯圓)券兒,端午還有粽子券兒,那不是發(fā)了?比他原本干塑料廠的時候都掙錢。
還好,老唐還沒被錢沖昏頭腦。
吳連山也提醒他和齊國君,“這個事兒,只要咱們度過了難關(guān),那就停手,誰愛干誰干吧,反正咱們不干了!”
這個年代的商人,還是熱衷于做實業(yè),什么虛擬經(jīng)濟、概念盈利這些后世才有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在這個年代不但沒有,而且即便掙了錢,也讓人心里發(fā)慌。
況且,齊磊和徐小倩出主意的這個月餅券和后世名牌廠家的月餅券還是有區(qū)別的。
后世月餅券能火起來,那是因為產(chǎn)品力在那擺著,品牌在那掛著,老百姓是為產(chǎn)品買單。
即便有黃牛炒作其中,也有其存在的市場誘因。
而當下的月餅券,雖然概念和后世相同,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就副食廠的五仁月餅、青紅絲月餅,有個屁的產(chǎn)品力?很多人看見就膩歪,更別說吃到嘴里了。
就像青紅絲月餅,在很多小伙伴的童年記憶里,都是上了最難吃食物榜單的。反正小哥仨看見那玩意就反胃,一口都不想動。
月餅券能夠能火起來,大賺特賺,和產(chǎn)品其實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而是體制漏洞在買單。
小金庫盛行,變向福利鉆空子,不是啥值得炫耀的事。
哪天國家想起來了,整治歪風邪氣,那好日子就沒了。
不但沒了,還有可能惹麻煩。所以,該收的時候就收!
這一點上,吳連山是最清醒的,唐成剛自然也不反對。
至于齊爸,更是一點意見都沒有。
別說還可能再干一兩票,只這一回,他就不踏實到晚上睡不著覺。
在齊國君看來,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能踏實才怪!
也就是有唐成剛和吳連山在前面頂著,如果是他自己接了這個副食廠,別說齊磊把法子拿到面前他會不會干,都懸扇齊磊的巴掌。
出的什么餿主意,一點也不腳踏實地!
好吧,其實這段時間,唐成剛和吳連山就在安撫齊國君,讓他別怕,要穩(wěn)得住。
沒辦法,齊國君畢竟是個老實人,膽兒小。
......
總之,不管三個爹怎么想,是愿意還是不愿意,副食廠的這筆盈利都算是雪中送炭了。
說實話,如果沒有齊磊和徐小倩的這個月餅券兒,即便吳連山把每一分錢都精確到位,三個廠的重建也是異常艱難,容不得半點意外。
有那么一段時間最沒底的時候,唐成剛都想著真要是遇到難事兒,他就把車賣了變現(xiàn)。
而齊國君也做好了,拉下老臉去跟弟弟、妹妹那張嘴借錢的打算。
老哥仨說是背水一戰(zhàn),也不為過。
不過,好在都過去了,副食廠的精米加工生產(chǎn)線已經(jīng)調(diào)試完畢,只等包裝廠開工。
而包裝廠的新廠房也在日夜趕工之中,李綱的工程隊給唐爸立了軍令狀。
用李綱的話說:“別的忙咱也幫不上,但是上凍之前,我保證房子給你蓋好,讓你的設備進車間!”
只這一句話,就讓三個爹懸著的心落地了一半。
要知道,入秋之后,副食廠那邊已經(jīng)拿到了糧食經(jīng)營許可,已經(jīng)開始滿倉收糧了。
得益于糧庫的優(yōu)先政策,第一批500噸的優(yōu)質(zhì)一等稻米已經(jīng)進了副食廠倉庫。
如果包裝廠廠房能在入冬前完成基建,包括供暖和水電進入,那新購進的包裝設備元旦之前就能調(diào)試運行??梢在s在年前讓第一批產(chǎn)品下線,副食廠的大米也能在年前包裝銷售。
如果入冬前廠房建不好,那就萬事皆休,來年的五一能見到產(chǎn)品已經(jīng)算是快的了。
東北的工程是干半年歇半年的,只要天氣一冷就沒法開工了。
所以,如果今年不能完工,就要等到來年開春之后。
藥廠那邊的進度是最慢的,設備、廠房等等都沒著落。
但是三個爹也不著急,按照唐成剛的大戰(zhàn)略,只要副食廠開始盈利,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兒,藥廠反而可以慢一點。
況且,和副食廠、包裝廠不同,廠房、設備、包裝這些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在藥廠其實都是小問題。直正的難題,其實是人。
藥廠這門生意,做好是很有前景的,可是也絕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這是個技術(shù)活兒,最最值錢的就是人!
可是,老藥廠已經(jīng)停產(chǎn)十多年了啊!一千多工人和技術(shù)骨干下崗了十幾年,有的在家待業(yè),如果開工都愿意回來。
而有的,尤其是那些有真本事的,早就各謀出路了。
對此,唐成剛也有準備,已經(jīng)和省內(nèi)外的幾個中醫(yī)藥大學、研究所搭上了線,明年會到各個院校去招聘一批新生力量,來填補藥廠人力不足的問題。
也和省內(nèi)外的幾個研究所,有交流合作的意向。
唐成剛還是有魄力了,在人才的問題上,他是準備好花大力氣的。
但是,唐爸再怎么想辦法,也還是差了點意思。
因為藥廠最核心的幾個老技術(shù)員,他弄不回來了,那是招多少新人也無法彌補的損失。
那幾個老人兒可以稱之為藥廠的鎮(zhèn)廠之寶,不是遠走外地,就是自己開起了中醫(yī)診所,想再請回來,真的是難上加難。
本來唐成剛和吳連山已經(jīng)放棄了,請不回來就請不回來吧。
卻沒想到,在這件事上,老實膽小的齊國君卻是硬氣了一回。而且,硬氣的讓那老哥倆瞠目結(jié)舌。
......
“必須得請回來?。 ?
齊國君在那幾個老技術(shù)員的問題上,態(tài)度異常堅決。
“否則,咱這藥廠就算弄起來,也干不大!”
產(chǎn)品是要更新?lián)Q代的,老唐的塑料廠為啥就不干了?正是小石頭一語中的,切在了痛處。
塑料廠技術(shù)含量太低,很容易失去產(chǎn)品競爭力。
那現(xiàn)在藥廠不是同樣的問題嗎?指望那幾張老藥方子能挺多久?想做得好,不還是要推陳出新?甚至那幾張老方子也要不斷的改良,緊跟時代的步伐。
而藥廠那幾個核心的技術(shù)員,真的不是當下年輕的專家什么的能比的。
......
中醫(yī)藥熬的就是年頭兒,別看那幾個老家伙現(xiàn)在都七老八十了,可正是最有價值的時候。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年代,還年輕的時候就成名的大牛人啊!
不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就是出身中藥世家,本事大了去了。
后世都說中醫(yī)藥不靈了,其實不是不靈,而是真正的牛人越來越少。
而那幾個老家伙,就是真真正正的深不可測,更是護肝片、胃康靈那幾種產(chǎn)品創(chuàng)始團隊。
說是鎮(zhèn)廠之寶都是輕的,可著全國找,也是沒一個就少一個。
對于齊國君的堅持,吳連山有些猶豫。他當然也主張能請回來最好,可是請不回來咋辦?
“要不,到省城找?guī)讉€年輕一點的能人?多花點錢唄!”
齊國君一聽,搖頭道:“比不了的?!?
想了想,咬牙道:“不行我去請!挨個去求,說什么也得把人求回來!”
齊國君別的不行,就是有那股勁兒。
唐成剛和吳連山一聽也不再堅持了,那就讓老齊去請請看吧,但也沒抱多大希望。
唐成剛還道:“那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別怕花錢!不管花多少錢,只要肯回來,哪怕就當個特邀技術(shù)員,給咱們把把關(guān),提提意見也行?!?
他還是怕齊國君小家子氣,舍不得花錢。
殊不知,搞生產(chǎn)的發(fā)起狠來,他這個搞銷售的也有點招架不住。
還真讓齊國君弄回來兩個,只不過......
年薪60萬,外加后續(xù)股份,把唐吳兩人的下巴沒驚掉了。
......
請回來的那倆老爺子都七十多歲了,一個在尚北下面的鄉(xiāng)鎮(zhèn),一個在尚北市內(nèi),都是開中醫(yī)診所的。
而且,名聲在外,生意很好。
可是,生意再好也架住不齊國君一年就給60萬的開價啊!
更架不住他天天就長在診所里一樣,軟磨硬泡。
老頭兒實在是拿齊國君沒辦法,你說你也四五十歲的人了,怎么就.....
最后只好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