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訂閱比≥50%的能正常閱讀,否則需延遲三日,補足可立看
她眼中閃過一抹心疼,連連點頭道:“狗兒、不,庭兒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取個名兒也這么好聽。以后姐不叫你狗兒了,也不讓外人這么叫,咱們就叫庭儴?!狈凑谒睦?,狗兒說什么都是好的,
薛狗子,不,現(xiàn)在該叫薛庭儴,心里有些頹然,他不過只比招兒小了不到兩歲,卻是一輩子都邁不過去的深澗。索性話已經(jīng)說了,他又道:“還有,你能不能以后別對我自稱姐?”
這下招兒更加詫異,甚至伸手來摸他額頭:“庭兒你咋了?是不是中了什么邪?你不是打小就叫我姐的。”
薛庭儴深呼吸,露出一個笑:“可你不是我姐,你以后是我媳婦啊,哪有男人管自己媳婦叫姐的?!?
他本是臉色蒼白,半倚在炕頭的被子上,突然這么一笑,眉眼清俊,竟給人一種不敢直視的感覺。
招兒臉唰的一下炸紅了,話都說不理順:“狗兒,你、你說啥,我、我……”
“難道你不想給我當媳婦,給我生娃兒?”他往近湊了湊。
她猛地一下站起來,斥道:“你個小孩子家家說這些作甚?毛都還沒長齊全!”她說了句薛庭儴最不喜歡聽的粗話,還不自覺:“你現(xiàn)在要做的事,就是把身子養(yǎng)好,至于這些事,以后再說!”
她眼神兇巴巴的,口氣也兇巴巴的,說完就低著頭從碗里舀飯往薛庭儴嘴里喂。他瞄了她一眼,老老實實的吃著,突然心情一下子變得極好。
也許以后兩個人可以換一種相處的模式,不喜就去改變,沒必要等她自己明白。
招兒扔了爛攤子,扭頭回了屋,留下一大家子人氣氛壓抑地吃完了一頓晌午飯。
期間,孫氏沒話找話說了好幾句,也沒人搭理她。
楊氏食不下咽,若不是公婆在,若不是不想在下面兩個弟妹面前丟丑,她早就扔筷子走人了。如今卻只能按捺下滿腹的憋屈,如同嚼蠟似的吃著面前的飯菜。
飯罷,孫氏就帶著毛蛋走了,心知兒子今日惹了禍,生怕等下被遷怒。周氏帶著薛桃兒收拾桌子,把碗筷都拿去灶房洗。薛青柏給她幫忙,這么一盆子的盤碗,周氏一個人可端不動,尋常薛青柏不在家,就只能她和女兒抬。
屋里只剩下大房母子三人,和薛老爺子及趙氏。
楊氏站起來,想回東廂,卻被薛老爺子叫住了。
薛老爺子將自己的旱煙袋拿了出來,從深藍色的煙荷包里拿出一些自己種的煙絲,卷成一團按進煙鍋里,然后用火折子點上。
他這一套動作十分緩慢,不疾不徐,熟知薛老爺子性格的人都知道他這是心里有事。
確實有事,不是有事,他也不會罕見的把兒媳婦叫住。
“俊小子和才小子先回屋去,阿爺和你們娘有話說?!?
薛有才看了娘一眼,想說什么,卻被大哥薛俊才給拉走了。
“爹,您有啥事就說吧。”
楊氏今年三十四,在鄉(xiāng)下這地方,三十多歲的婦人已經(jīng)不算是年輕了。這里風吹日曬看天吃飯,所以婦人們都顯得老相。
可楊氏卻保養(yǎng)的極好,面似圓盤,皮膚白皙,只眼角有幾道細細的紋路。她穿一身半新不舊的石青色妝花緞褙子,烏黑油亮的頭發(fā)在腦后挽了個髻,其上插了根鎏金的簪子,耳朵上戴著一對老銀耳環(huán)。稱不上是蔥尖兒,但也白皙柔膩的手,戴了個金戒指。
這身打扮和氣度說是地主家的奶奶也不為過,甚至連趙氏也不如她多矣。
薛老爺子一雙老眼,在楊氏身上來回打了幾個轉(zhuǎn),看得她有些站立難安。
正想說什么,就聽公公突然道:“老大媳婦,你嫁進咱家多少年了?”
楊氏一怔,答:“十七年了,兒媳是十七那年嫁入薛家的?!?
“那我和你娘待你如何?”
楊氏心里咯噔一聲:“爹娘待兒媳如同親閨女。”
薛老爺子點點頭,吸了口旱煙,淡青色的煙又開始繚繞在他的老臉上,讓人看不分明他臉上的表情。
“你是咱們家大媳婦,你娘素來也疼你。你和老大的心,跟你娘和我的心都是一樣的,巴不得俊才能成才。”
楊氏心里一松,忍不住笑道:“俊才讀書可認真了,連我爹都說他是難得一見的好苗子,考個秀才不在話下。”
提起最得意的薛俊才,連薛老爺子也忍不住露出一個笑容。
見公公面色軟和了些,楊氏趁勢道:“只是爹您也知道,真正到了要下場的時候,可不是在家里抱著死讀書就行。想當初俊才他爹不也是聽了我爹的話,去那清河學館里讀了兩年,結(jié)識了一些同窗,又在先生面前掛了號,后借著機會在縣太爺面前留了些印象,之后的縣試果然給過了??h試的名次只要不差,府試不說十拿九穩(wěn),也有一半的把握。只是到了院試就要靠大運氣,俊才他爹就是運氣不佳,才會屢試不中?!?
這才是楊氏在薛家受老兩口看重的真正原因,不光是因為她爹是個童生,還因為她爹當年對薛青山有指點之恩。
而楊氏的說法看似荒誕無稽,可事實還真是如此??h府兩試沒有院試把控嚴格,尤其是縣試,乃是本縣縣太爺主持。
縣試一共考五場,主要還是看第一場的成績。而這一場要考八股文兩篇,試帖詩一首,只要不是錯字連篇,文理通暢,俱都能過,至于取不取就是博眼緣了。
與自己根本不熟知的人相比,縣太爺還是愿意取有些眼熟的人。
而去好的學館念書,就是提供了一個在縣太爺面前冒頭的機會。大昌歷來重視選納人才,本縣能出多少秀才,乃至舉子進士,這都算是政績。再昏庸無能的縣官,這種過場也是要走的。
且能進一家好學館,增加的不止是人脈,還有眼界。
例如縣試考的不外乎四書五經(jīng)及圣諭廣訓,如何行文,有什么忌諱不能犯,這些都需要人指點。哪怕你文章寫得再是妙絕,若是犯了廟諱、御名、圣諱等忌諱,也是不取的。
而鄉(xiāng)下這種地方,許多私塾都是一些老童生為了混口飯吃而開設(shè),自己還一門心思的想考個秀才改變際遇,又怎么可能事無巨細地去教塾中學童。
薛青山自己就是如此,才會卯足了勁兒想把薛俊才送去清河學館。
楊氏這是以為公公想與她說送薛俊才去學館的事,才會如此這般說。殊不知她的辭確實戳中了薛老爺子的心事,可薛老爺子本意并不是想跟她說這些。
薛老爺子深深地吸了口旱煙,才道:“你說的這些老大都跟我說過,這件事容后再說。你是俊才的親娘,為兒子打算沒有錯,但你要知道咱家并不只有大房一家人?!?
公公的口氣有些意味深長,楊氏怔了一下,強笑道:“爹,兒媳當然知道薛家不光咱一房,不過您放心,若是俊才他爹和俊才出息了,定不會忘了孝順您和娘的?!币姽嫔薨担τ旨恿艘痪洌骸斑€有家里其他人,俊才可一直都記著自己能讀書,多虧了幾個叔叔和嬸嬸?!?
薛老爺子點點頭:“你即明白,就該知道其他三房都是為了大房一直犧牲。遠的就不提,只說老三和老四吧,家里的地都指著老三和老四種,你爹年紀大了,手腳早不如以往利索。老四忙完家里之余,還要挑貨出去賣,一年不知要磨破多少雙鞋,可賺上來的錢卻一律交了公中,沒昧下過一文。大家這么辛苦是為了啥,還不是為了咱一家,為了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