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兒子這么一說,劉福頓時笑了說:“兒子,快說?!?
劉健低頭喝了一口咖啡,想了想自己的辦法,沒有什么大的漏洞,就說道:“第一步,先把車買了,讓大家知道咱們有這個實力,就像于市長說的,收購了三寶酒廠,還有錢買一輛好車,就說明咱們家還是有錢,這樣收購第一印刷廠實力上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劉福沒說什么,繼續(xù)聽著,這是已經商量好的事,沒有反對,而且也沒有改變的必要,不說別人光看市長今天的態(tài)度,就知道兒子說的很對,一輛車就是一個老板的門面。
劉健接著說道:“第二步,以酒廠需要擴大的名義,找一個銀行貸款,咱們有三寶酒廠作抵押,還有一臺好車,錢肯定會貸的很容易,我的基本想法是貸兩百萬,最少也要貸到一百五十萬?!?
劉福聽到劉健說的貸款數(shù)額,登時嚇了一跳,他是同意劉健說的貸款發(fā)展的話,但是沒想到劉健的胃口會這么大,這是要拼老本啊。雖然有些疑問,但是想還是先聽聽劉健接下來還會有其他的步驟,所以也沒有打斷劉健。
劉健自己也是咽了口唾沫,心知就是在玩火,可是被逼到這個份上,玩火就玩火吧,接著往下說:“第三步找于市長談判,爸這件事你就別找陳叔了,他做不了這個主,找他會令他兩頭為難,既然于市長出面了,我們就和他直接談。收購第一印刷廠可以,價格不能超過三百萬,包括所有的廠房,設備,辦公樓,汽車,還有地皮。我想這個價格,在于市長要竭力擺脫這個爛攤子的情況,可能談下來。接下來就是比較重要的,銀行的貸款,還有各種拖欠的債務,我們可以接受并償還,但要在收購價格上減去這些負債,并且我們不是一次性付清購廠款,只能先付一半,剩下的一半明年再付?!?
劉福疑問道:“這樣的條件他們能接受嗎?問起為什么不全數(shù)付清收購款的時候,我們怎么回答?”
劉健道:“他們要是問起的話,就說我們要優(yōu)先償還各種債務。我估計了一下,如果收購價三百萬的話,第一印刷廠的債務要有一百三四十萬左右,那么我們要付給市政府的就是一百六七十萬,一半的話也就七八十萬。市政府那面要求嚴的話,我們可以付個整數(shù),一百萬。只要能貸出一百五十萬,我們除了給市政府的,還會剩下五十萬到八十萬,完全夠印刷廠開工,和三寶酒廠后續(xù)的發(fā)展。當然和收購三寶酒廠一樣,我們不留人,誰想走都可以,留下的就是我們的工人,就不是**的鐵飯碗了,那些當官的不合格的我們也要撤掉,這一點一定要提出來,免得這些領導鬧起來?!?
劉健說的口干舌燥,一口氣把咖啡喝光,看到坐在哪里一點聲音也沒有的劉福,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同意不同意自己的計劃,不過這已經是劉健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劉福猶豫的說:“兒子,這么做的話我們是不是攤子鋪的太大了,要是貸款下來了,收購沒談成,這么多錢,我們用來干什么,而且利息還那么多?”
劉健笑著說:“爸,酒廠恢復生產了,我們還差這點利息嗎?到時市政府不同意這個價格,我們就不買了,剩下來的錢我們完全可以用到酒廠上,原材料多采購一些,再多招一些工人,可以三班倒不休息嘛。有了錢還怕花不出去嗎?爸我知道這次的風險很大,可是機遇和風險是共存的,我們要是按部就班的發(fā)展,根本沒有機會收購第一印刷廠,等到有這個實力的時候,印刷廠不是被別人收購了,就是被市政府重新拉上岸。這是一個大廠子,還可以挽救的一個工廠,不會讓他和三寶酒廠一樣,慢慢倒閉的?!?
劉福還是有些疑慮的問:“可是我們都不懂印刷啊,就算收購了,我們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管理,酒廠這面就把咱家的人全都投進去了。何況印刷廠和酒廠不一樣,酒廠按照咱們的計劃肯定賺錢,可是印刷廠靠什么賺錢,投了那么多錢下去,還沒有酒廠賺的多,有這個必要嗎?”
劉健笑笑道:“爸,誰說印刷廠不賺錢的?在我看來那就是一個印鈔機,我們不光要將本市教育系統(tǒng)的活都接下來,下面下屬的各個縣的活也可以接下來嘛。還有我們可以為各個企業(yè)機關印制掛歷,作為福利發(fā)下去。相信花一點小錢,每個單位都有印著自己單位名字的掛歷,一定會很高興的,同樣的還有對聯(lián)。咱們市現(xiàn)在沒有報紙,不代表以后沒有,過個一年半載,市政府要是發(fā)行報紙的話,那可是一個大活,爸你想想這些東西少嗎?年畫啊,海報啊,只要有人要的東西,我們就可以印嘛!只是現(xiàn)在印刷廠的領導從來沒考慮過開源,有些活他們還拿著架子不接,等我們收購了,只要給錢,我們就什么都印。”
劉福的眼睛越來越亮,到了后來都快放光了,可是想起人手不足,有些猶豫的問:“兒子,我們沒有什么放心的人了,真的收購了,我們也忙不過來!”
劉健笑笑說:“爸誰說我們沒人的,只是你沒想到。咱們家的親戚可不少,以前你干工程他們幫不上忙,現(xiàn)在開廠子卻可以叫劉健的話提醒了劉福,劉福的眼睛登時一亮,劉家的親戚并不少。劉健有兩個叔叔,兩個姑姑,兩個舅舅,兩個姨,這些都是直系親屬。說起來劉家的親戚之間的關系還是不錯,不論上一世家里有錢時,還是后來家里沒錢了,這些親戚的態(tài)度都沒怎么改變過。
劉健的大姑和二姑歲數(shù)要大一些,現(xiàn)在都五十多了,快退休了,兩人生活在大連市,東北的海港城市。年齡偏大,幫不上什么忙,可是她們兩家都一樣,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不說別人就說大姑家的大姐,就一直在一家服裝廠上班,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部門的小頭頭。劉健知道自己這個表姐后來跳槽到另一家服裝公司擔任了廠長,很有管理能力。二姑家的小姐也是一個要強的女孩子,現(xiàn)在應該中專畢業(yè),在大連一家外貿公司上班,上一世小姐自學了日語,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兩個表哥有些平凡,不過是普通的上班族,但對劉健這個表弟都很好。
二叔現(xiàn)在在瓦房店市一家軸承廠上班,是一個小班長,待遇倒是不錯,二叔一直也沒換過工作,在軸承廠干了一輩子。三叔是劉家最聰明的一個,但是也是最能“作“的一個,學什么都很快,干什么都沒有長性。劉健知道自己這個三叔是很有管理能力的,幾年之后會被一家大公司請了去當總經理,干的非常好。只不過這些親戚都離得比較遠,都在遼寧省只有老爸一個人因為當兵后來留在了這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