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東也思考了一下,朝他爹問道:“爹,我這么算起來,也才捐款50,真的要較真的話,還夠不上請媽祖上船?”
    “我給你出50,算到你里頭,這樣功德簿上也好看一點?!?
    “啊,不用不用,我自個補上就好了,就50塊也沒多少。”
    “你功德已經(jīng)夠多了,誰都知道。我本來也要出一份,加到你那里就好了。”
    “那就單獨列你的名字?!?
    “沒有區(qū)別,反正老子也一直都跟你捆綁了。”想不捆綁都難,家里還有個寶貝孫子的老太太。
    葉耀東搖搖頭,“那不一樣的,這個不是說要刻功德碑?那當然是單獨刻你的名字比較好,反正咱們誰都不差這50塊?!?
    葉父想想,那倒也是。
    “那就回去再說?!?
    其他人也都邊走邊說,都打算回去商量一下再過來。
    后面林秀清跟葉母也都說各自捐各自的,寫各自的名字登記。
    連老太太也說功德得分開記,誰捐的錢,當然寫誰的名字,不然媽祖怎么會知道你捐沒捐?
    葉耀東也覺得蓋廟的功德歸蓋廟的,這已經(jīng)讓他上了功德碑第一名了,請媽祖上船歸請媽祖,這個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好歹再補上50塊錢,達到夠請的標準才行。
    沒過一會兒,他就跟葉父兩人趁著村委會下班前,又過去一人捐了50元。
    這高興的陳書記連連夸贊他是個好后生,想的真周全,“總算我沒有白頂著壓力。”
    葉耀東挑挑眉,“昨天上午脫口而出,讓我刻在功德碑第一名讓你難做了?”
    “也沒啥,這是你應的!不怕,鄉(xiāng)親們都同意,誰也沒話說?!?
    他點點頭,陳書記這人還是可以的,還挺關(guān)照他的。
    等他們父子倆捐完,他們也都收工了。
    接下去幾天,村子里的村民們也都陸陸續(xù)續(xù)的捐的差不多,功德簿上名字跟金額累累,好幾百個,基本上各家各戶都捐款了。
    有出海的人家多捐一點,沒出海的少捐一點,除了一些單獨捐款捐個幾塊表心意的老人家,一般人家都有捐個十塊錢。
    而家里有大船,打算請媽祖上船的那十幾戶,個個都按規(guī)矩來,捐一百。
    這么算下來,光本村的捐款都有好幾千了,主要是他們村的人口多。
    要是沒有官方發(fā)起捐款這個名頭,他們本村村民籌資也能蓋,就是蓋不了那么大而已,上輩子就是過了兩三年后,本村集資蓋的。
    但是現(xiàn)在能有機會利用官方,那肯定要利用起來,總不能把東西白白便宜他們,而且能把媽祖廟蓋的更大,那肯定更好了。
    想想鄉(xiāng)親們那么都給力,大家更加鄙視博物館那500塊了,這點錢就只能蓋一間土坯房,便宜他們了,給他們撈了那么多東西走。
    還有周圍村子,他們周圍的村落緊挨著,一般人家不會選擇去別的村捐款,但是那些有船的人就不一定了,大家也都想著要請一尊媽祖小像上船保平安。
    天下媽祖一家親!
    等到后面幾天,不止周圍的村子,連鎮(zhèn)上一帶的大大小小村子有船的那些船老大,也都聞訊而來捐款。
    有的可能都剛從海上下來,才看到報紙,聽說了,就匆匆過來。
    雖然,別的地方也有媽祖廟,但是并沒有說要重蓋修繕什么的,現(xiàn)在白沙村的媽祖廟要重修,還是官方承認發(fā)起的籌資,當然更得矚目,而且還可以捐款請媽祖上船。
    村干部們一個個看著功德簿上面的金額越來越多,外村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嘴巴都笑得差點合不攏。
    那些外村人看著捐款地點都還有官方的人,心里頭也更加放心了。
    那些領導們也很滿意,主要是那些打撈上來的東西還真不少,他們在這里坐著也不算白干活。
    葉耀東也覺得那一處海底沉船好像也挺不得了,居然還能打撈半個月,每天都一筐一筐的運走,還真給他們賺大發(fā)了。
    等到動工的這一天,因為夜里浪大,村民們正好都沒出海,都自發(fā)的跑到碼頭周圍去觀看。
    因為資金非常的充足,設計的媽祖廟不小,里頭還包括了一個戲臺,中間還留有空地給人看戲。
    原本的小廟暫時不拆,先留在那里,從旁邊的土地開始動工,最后再把旁邊那一小間的小廟囊括進去。
    這樣也能讓媽祖暫時有一個棲息之地,免得不久之后刮臺風受影響,并且有些破舊的地方也已經(jīng)修繕好了。
    他們沿海地區(qū)年年都刮臺風,年年都受影響。
    在媽祖廟如火如荼的開工前四五天,他家給老太太蓋的房子,還有圍墻也都全部砌好了,工人也全部都轉(zhuǎn)移到媽祖廟那邊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