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先生聽著,溫文爾雅的眉宇間隱隱浮現(xiàn)出些許的不耐煩。
他的確失誤了,他的確沒有想到宋積云會不顧安危來救元允中,可他和很多久居上位的成功人士一樣,就算心有所觸,也不會輕易認輸。
等到王指揮使說得差不多了,他找了個機會,笑著打斷了王指揮使的話,客氣地稱贊了宋積云幾句:“難怪他那師兄江淳去梁縣做了父母官之后夸獎宋小姐‘巾幗不讓須眉’!”
在場的大多數(shù)人聽了這話都善意地望著元允中和宋積云呵呵地笑,覺得宋積云這是得到了鏡湖先生的承認,他們苦盡甘來,鴛盟可期了。
可元允中卻皺了皺眉,隱隱覺得鏡湖先生這樣的反應不是他期待的。
自己的外祖父對于宋積云的認可未免太草率、敷衍了。
這不像外祖父平日的作派。
他甚至有些不高興地喊了聲“外祖父”。
只是還沒有等他開口說話,王孜突然笑道:“允中,叔祖父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為了你連夜奔波百里,一夜未合眼不說,還想辦法走自己的人情,在戶部給你調(diào)了一百多石糧食,馬上就到。雖說不多,卻可以解你燃眉之急。而且叔祖父已手書你祖父,讓你大堂兄景年明天一早就去戶部。戶部左侍郎是你大堂嫂叔父。有景年親自出面,戶部不會不給景年面子,肯定很快就下?lián)芗Z食?!?
鏡湖先生輕輕地看了自己的這個堂侄一眼,眼底閃過滿意之色,然后接了他的話道:“允中,現(xiàn)在糧食不是什么大的問題。大的問題是怎么安置這些流民。自你跟我說你要出城撫民,我就一直在想這件事?!?
他說著,問元允中:“你手里有沒有十三省的輿圖?若是沒有,阿孜,你給允中簡略地畫張十三省的輿圖,我有個想法,得和你商量商量,看行不行?”
宋積云沒有吭聲。
這王孜和鏡湖先生的配合打得可真好!
不過,她要共度一生的是元允中。
元允中的態(tài)度才是最重要的。
她想知道元允中會怎么做。
而元允中果然沒有讓她失望。
鏡湖先生說到這里,他神色一正,不僅沒有被外祖父和表兄的話里透露出來的消息而影響,反而肅然地道:“外祖父,表兄,我小的時候,你們都告訴我,說公事是做不完的,家人才最重要。我們暫且先把公事放一邊,說說宋小姐的事。”
鏡湖先生和王孜微愕。
元允中道:“宋小姐與我無親無故,明知石景山有多危險,她不僅想辦法雇了一批人,而且還親身涉險。一句輕飄飄的‘巾幗不讓須眉’,不足以表達我對宋小姐的感激之情。您是我最親近的人,表兄是我最尊重的人,宋小姐救了我,我希望你們也能和我一樣,善待她!”
鏡湖先生和王孜瞠目結(jié)舌。
元允中因為父母的緣故,從小就是人很別扭的孩子。不拘笑卻又能善辯,冷漠倨傲卻又持重守靜。他因為這樣的性格曾經(jīng)被很多人誤解,還因此引起爭執(zhí)。可他從來不曾解釋,也不曾回應。
沒想到,他會為宋積云說話。
而且還情緒外露得毫不掩飾。
鏡湖先生心情復雜。
他傾其所有養(yǎng)大的孩子,想盡辦法不能讓他改變的性格,卻被宋積云輕易就做到了。
他應該慶幸還是失落?
鏡湖先生長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