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街二條胡同那邊果然是人心惶惶,眾人看見宋積云忙圍上前來。
“東家,周掌柜去衙門打官司去了。他不會有事吧?”
“我們怎么辦?那鄧家的人囂張得很,剛剛還有人跑來我們門口叫罵,說要讓我們家好看。”
“王華說不要緊??晌衣犝f那鄧家后面站著的是都察院的人,還是個正三品的大員。元公子會不會吃虧?。 ?
關于元允中的家世背景,宋積云并沒有和身邊的人多說些什么,而巡撫在本朝此時還不是個常設的官職,屬于那種需要的時候就任命,差事完了就收回,他們有這樣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沒事。”她安撫身邊的人,“王華會處理這些事的。”
他們當然信不過王華,可他們信得過宋積云。她既然這樣說了,他們也就這樣信了。
宋積云帶著小郭師傅幾個一面往后院去,一面把今天去造辦處的事告訴他們:“得趕緊燒幾爐窯出來,試試氣溫和火候,怕就怕到時候我們只想到了出圖紙,而龍泉瓷那邊直接燒出來。畢竟實物的感受更直觀?!?
眾人覺得不至于,但宋積云積威日重,他們早已不敢隨便質(zhì)問她的決定了,因而安慰她道:“我們景德鎮(zhèn)出來的東西有多好,有御窯廠在那里,外頭的人不知道,宮里的人還不知道我們的東西有多好嗎?您也不用那么擔心?!?
宋積云不喜歡他們的態(tài)度,道:“什么事情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她把計雙湖已經(jīng)燒了兩窯的事告訴了眾人,并道:“你們還覺得其他的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嗎?那你們知道景德鎮(zhèn)被定為御窯廠之前,哪里是官家瓷廠嗎?”
眾人低頭。
小項師傅則機靈地道:“東家,您放心,我們一定好好試窯,等您的圖紙一出來,我們這邊的爭取一次就把它燒出大半來?!?
“嗯!”宋積云滿意地點頭,和眾人商量起送什么去造辦處甄選的事來。
等到周正和王華從衙門回來,已是夕陽西下,他們就算緊趕慢趕地趕到城門口,怕也要閉城了,不如就在二條胡同這里歇一晚。
宋積云讓鄭全去旁邊的飯莊叫了幾桌席面,王華還不知道從哪里弄了幾根柳樹枝泡在水里,朝著周正的身上灑了灑,道著:“雖說我們是有理的那一方,可這衙門公堂到底不是什么好地方,去去晦氣,以后事事平安,事事順利,再也不用去那兒。”
周正笑呵呵地任由他往自己身上灑著水珠,對宋積云道:“大小姐,事情辦妥了。鄧家雖然找了都察院的劉大人出面說情,可順天府的人也說了,他們是依法依律辦事,除了我們家告他們家,還有隔壁的鄰居也要告他們,若是順天府行事偏頗,萬一引起眾怒怎么辦?那劉家的人一開始嘴還挺硬的,后來被順天府的師爺拉到一旁說了什么,這案子就判下來了。
“我瞧著那鄧家還不死心的樣子,但劉家肯定不會幫他們出面說話了?!?
宋積云點頭,知道這多半是順天府尹看在元允中的面子上,不愿意橫生事端,秉公辦了案子。
她不禁在心里暗暗嘆息。
不管什么時候,打官司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她朝著王華抬了抬手里的酒盅,道:“這件事還得多謝你,你費心了?!?
王華嚇得站了起來,連聲稱“不敢”,心里卻明白,宋積云這是在向元允中道謝。
等到酒過三巡,眾人聽過周正是怎么過堂的經(jīng)歷后,話題漸漸轉(zhuǎn)到了造辦處的差事上。
王華眼睛珠子骨碌碌直轉(zhuǎn),給宋積云篩酒,道:“您明天要是沒有什么吩咐,我回元家一趟。老太爺常去宮里給皇上講筵,我兄長在老太爺身邊服侍,我問問他在宮里有沒有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