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積云的話像瓢冷水,把在座諸位的熱情都淋濕了。
但她既然能說出以后只燒高檔瓷,那肯定心里已經(jīng)有了盤算。
東家!周正兩眼發(fā)光地望著她,我們肯定都跟著您干。您指哪我們打哪,決不帶含糊的。
那!宋積云此時也的確需要這樣的斗志,她豪爽地應道,看了眾人一眼,見大家都眼巴巴地望著她,她這才笑道,既然萬公公每年只讓我們燒六千件青花瓷,二千件其他瓷器,我們就按他說的燒。
而且不僅要按他說的燒,還要讓他說不出話來。
她告訴周正等人自己的打算:青花瓷暫且不說,那二千件的名額,我準備全用來燒佛像。
周正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從彼此眼里看到震驚,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
最后還是羅子興打破了沉默,試探著道:大小姐,您是說,我們不給御窯廠燒祭瓷了嗎?
要知道,宋家窯廠有如今這樣的聲望,完全是因為這十幾年來,宋家窯廠每年都會給御窯廠燒御瓷。如果放棄給御窯廠燒御瓷,窯廠的聲譽會受損不說,肯定還會有像李子修這樣一直對他們窯廠虎視眈眈的對手落井下石,制造謠,說他們今年沒有接到御窯廠的訂單,是因為他們窯廠技術不行。對窯廠其他的生意也會有影響的。
我們不是沒有名額嘛!宋積云不以為意地笑著攤了攤手,道,兩害相權取其輕。窯廠還有這么多人等著吃飯,我總不能為了名聲不管窯廠的大師傅、小學徒、窯工們的生死吧!
頗有點你想我們家給你燒祭祀用的甜白瓷,你就得另外給名額我,恃技而驕的味道。
可萬公公會吃這一套嗎?
羅子興等人都很懷疑。
倒是周正,全心相信宋積云。
覺得別人可能做不到,宋積云一定能夠做到。
他不再糾結給御窯廠燒瓷的事了,而是請宋積云示下:那六千件青花瓷我們怎么燒?尺高的梅瓶是最好賣的,家家戶戶的中堂上都要供上一對;再就是花缸,北邊的貴人都喜歡在院子里養(yǎng)金魚;臉盆大小的供盤就得看圖樣了。
說到這里,他靈機一動,和她商量道:您覺得,我們燒佛家八寶或者是千手觀世音像怎么樣?買不起佛像的,可以買個供盤??!
宋積云覺周正這主意不錯,兩人為燒什么式樣的供盤討論起來。
羅子興和項陽卻沒有吭聲。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能燒釉上彩了。
這么好的生意就這樣硬生生的停了,怎么想都有點可惜!
但宋積云這樣的安排也很有道理。
梅瓶也好,供盤也好,只要能燒出一模一樣的一對,那就能賣出天價來。
兩人暗暗嘆氣,努力地轉換著心情,開始匯入宋積云和周正的討論:那窯廠的人就要調整一下了。佛像那邊要增加人手,青花那邊的淡描、分水、施釉的都得增加人手。
宋積云是贊成的,不過窯廠估計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了。
但所有的人都要想辦法留下來。她沉吟道,培養(yǎng)出一個大師傅不容易,用十年磨一劍形容都不為過。
道理大家都明白,可一旦窯廠沒有那么多活了,這些大師傅就算他們愿意養(yǎng)著,手藝也會在日漸頹廢中消磨,不復之前狀態(tài),越是頂尖的大師傅,越不甘心就這樣消磨時日。
宋積云笑道:我們可以讓這些大師傅們收徒弟,開課,找點事給他們做。而且我們活越少,崗位就越少,競爭也就越大,只要我們引導得好,說不定壞事會變好事。
如果這件事放在今天,羅子興等人立刻就
會明白她這是要讓窯廠里的師傅、學徒、窯工都內卷起來。
可惜,羅子興等人不知道,他們只覺得這主意也挺不錯的,又開始熱烈的討論起這件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