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臉色一變:“您的意思是,劉浮生的目標,竟然……”
李宏良嘆了口氣:“是啊,我勸過老胡,盡量和劉浮生拉好關(guān)系!這樣的話,或許能讓劉浮生臨時改變計劃,畢竟他和孫海,也有一些交情,劉浮生是個念舊情的人啊?!?
“可是老胡偏偏不聽,非要和一個毛頭小子一爭短長,豈不知,他的把柄早就落在了劉浮生的手里?!?
李宏良端起茶杯說:“可惜呀,我已經(jīng)退休了,手中真正能夠掌握的,也就是你高凌岳叔叔了,而他還遠遠夠不到,老胡和老王的層次。”
李文博深吸一口氣,許多事情,他都沒有李宏良看的那么透徹。
比如李宏良開玩笑似的與劉浮生進行博弈,主要是對劉浮生進行試探,希望他也能支持高凌岳當選黨校校長的職務(wù)。
另一方面,也是想著給高凌岳造一造聲勢,等到胡三國真的垮臺了,高凌岳可以順利接收胡三國的某些勢力。
劉浮生把這一切,全都看得清清楚楚,當即非常果斷的,接下了李宏良的戰(zhàn)書,并且快刀斬亂麻,幫助王佛爺徹底斷絕了,高凌岳成為省委黨校校長的可能性。
現(xiàn)在李宏良對于劉浮生的布局,已經(jīng)沒有任何念想了。
即便胡三國倒臺,以高凌岳的地位和實力,最多吃些小魚小蝦,真正的大頭,根本輪不到他。
本質(zhì)上,劉浮生計劃的兩個半格局,已經(jīng)基本成型了。
這不是說劉浮生多么厲害,能夠力挽狂瀾,自己開創(chuàng)一個格局,只是占據(jù)了先知先覺的優(yōu)勢,順勢而為,自然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現(xiàn)在李宏良和李文博所占據(jù)的“半個”派系,還得依靠劉浮生的幫扶,才能勉強立柱腳。
回顧幾年之前,提著土特產(chǎn)前來拜訪的年輕人,李家父子的心中,都感到無比的唏噓。
李文博頗為感慨的說:“我們這次徹底袖手旁觀,不再參與糾紛了?”
李宏良說:“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袖手旁觀可以,但不能太徹底?!?
李文博問:“父親覺得,我們還有什么事情可做?”
李宏良說:“撫遠市馬上就要公布改革的消息,并且推進相應(yīng)的計劃了。這個時候,一定也是劉浮生最困難的時刻,也是我們難得的,雪中送炭的機會啊?!?
李文博苦笑道:“我明白了,父親,明天我就召開臨時的常委會會議,討論關(guān)于援助撫遠市的問題,至少拿出一定的用工名額,以及相應(yīng)的支持態(tài)度。”
李宏良語重心長的說:“文博啊,打鐵還需自身硬,你工作的重心,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李文博笑道:“這些年我一直這么做呢?!?
李宏良搖頭說:“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讓你提升自己,不是說讓你不擇手段的向上攀登,而是要讓你自己,擁有足夠的寬度與廣度,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擁有更大的群眾基礎(chǔ)?!?
“這……有什么特殊原因嗎?”李文博疑惑道。
李宏良說:“這次,我們父子被迫只能作為旁觀者,原因就是我們的胃口沒有那么大,吃不下太多的東西。所以劉浮生才會把這些東西送給別人?!?
“將來他的成就,一定不止于此,而他想爭取的東西,自己也未必全能吞下,如果你有基礎(chǔ)盤,跟著劉浮生,也能達成共贏的效果,如果沒有足夠的寬度與廣度,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機會溜走了?!?
李宏良分析的頭頭是道,并不是說,他在能力上比胡三國、王佛爺,或者馬玉清等人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