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爺這是太客氣了,又麻煩千戶大人跑這一趟”連守信忙就道。
禮單依舊是送到了連蔓兒的手上,連蔓兒打開看了,見里面果然是些邊城的特產,什么榛果若干斤,松子若干斤、栗子若干斤,還有一種蘋果,比一般的蘋果略小,味道酸甜,是邊城所特有的,其余還有狍子干、鹿脯、魚干等,也都是邊城的特產,其他地方或者沒有,或者即便有,也不如邊城的鮮美。
如今連家與沈家四時年節(jié)都有禮物往來,連家的節(jié)禮已經送去了府城,沈家回的節(jié)禮因為五郎和小七在府城里,就送去了那邊松樹胡同的宅子上。
而這一份,是沈六另外特別送的。沒說是節(jié)禮,就是打發(fā)人回來有事,順便捎上這么一些土特產。
沈六這么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幾年,連沈兩家來往越發(fā)的密切,沈六有時候也會專門打發(fā)人來,大家已經習以為常。
連蔓兒看著禮單,心里已經在想,要準備些什么東西,一同勞煩張千戶給沈六帶回去了。
“六爺過節(jié)不回來了,年前可還能回來?”連蔓兒就問張千戶道。
“估計九月初才能得空回來一趟,再有年前還要進京”張千戶忙答道。
“哦”連蔓兒哦了一聲。沈六的位置并不是好坐的,這一年到頭百事纏身,難得有閑。
“六爺還捎了個帖子給這里的五爺。”張千戶說著話,又從袖中仔細地拿出一個信封來。
這信封封著的帖子,自然也是遞到了連蔓兒的手上。
連蔓兒接了帖子,并沒有立刻開看。五郎如今就在府城,剛才聽張千戶說,分明他從邊城回來就先到府城落腳,才隨同沈家的人來了三十里營子。那么給五郎的帖子,如何又送到了這。在府城的時候忘記了?
連蔓兒就不看帖子,而是收了起來。
“等我五哥回來,給他看?!边B蔓兒就說了一句。
張氏和連蔓兒又問了幾句沈六的安好,就從前廳出來,留連守信和張千戶說話。
母女倆到了后院,就忙著安排晚飯,一會肯定要留張千戶吃晚飯,連蔓兒又叫了管事的進來,問跟張千戶來的有幾個人,也另外準備酒席好好招待。
接著,娘兒兩個又商量要給沈六帶回去些什么東西,還有給張千戶的謝銀和謝禮,隨同張千戶來的幾個每個人也都有紅封和賞賜。
將這些都安排妥了,連蔓兒才回到自己的屋子。她坐下想了想,還是將沈六的帖子拿出來,用剪刀將封口裁開,從里面取出一份長箋來。
沈六所用的信箋也是特制的,不過不同于沈謹?shù)哪切╀交ㄐ」{,沈六的信箋自然全無脂粉氣,而且顯然工藝更加精細高超。淺金與淡青交織的淡淡的暗紋,信箋上還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檀香。
這種紙,只有沈六有,據(jù)說有專門的工匠,就專門為他制造這種紙。
這樣的信箋,可以說,就是代表沈六的一種防偽標識。
信箋上的字跡,連蔓兒也并不陌生,正是沈六親筆所寫。
信箋上抬頭的地方沒有寫字,只有兩個墨點,下面第一句,便是見字如晤。
信寫的一如沈六平時的為人行事,極利落干脆,略略幾個字,說了他現(xiàn)在的情形,又說了九月初將會回到府城的話,說是到時候就可見面等語。末尾,還提了一句,說是上次張氏上次送去的衣物他很喜歡。
連蔓兒將信看完了,坐著呆了一會,就將信放入梳妝匣內收了起來。
今年,家里又準備了一些冬衣和御寒之物打算要送去邊城,看來,可以將其中一些提前讓張千戶捎回去了,連蔓兒想。
晚上,由曲先生作陪,張千戶在連家吃了晚飯,第二天,張千戶就跟了沈家的眾人離開了。沈家眾人是回府城,張千戶則將在半路與他們分開,直接回邊城向沈六復命。
八月十五,連蔓兒一家三口,另外又請了曲先生一同吃的晌午飯。因為過節(jié),這兩天學堂里已經放了假,另外一位先生并賬房先生都回家過節(jié)去了,小龍和小虎也被張慶年接回家去過節(jié),只有曲先生留了下來。
雖然沒有大操辦,不過到了晚上,連家還是請了人,到荷塘邊賞月。
求粉紅。(未完待續(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