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第三天,按照喪儀的規(guī)矩,孝子們要去圓墳。連守信和五郎這兩天一直都沒得好好休息,不過這天一早,還是早早地就起來。
一家人吃過了早飯,見時辰還早,就坐著喝茶嘮嗑。
“二郎今天得到吧?”張氏就對連守信道。
“肯定得到。那天就說了,今天他向大車店里告一天的假?!边B守信就答道。
老人去世,頭一年是新喪,規(guī)矩較多,其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比如說今天的圓墳,還有之后的五期、十期等,諸孝子們都要聚齊,按照規(guī)矩進行祭祀活動。五期、十期的期,是以七天為一個單位。
這樣,直到周年,那時候有的人家還會聚在一起,辦一個較隆重的祭祀活動,之后,就按照往常祭祖掃墓一樣行事就可以了。
“可惜三郎到不了?!睆埵暇陀值?。
連老爺子沒了,連守信這邊托人捎了信兒給太倉的三郎。但因為路途遙遠(yuǎn),三郎無論怎樣,都是趕不及回來參加連老爺子的葬禮的。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估摸著,再過兩天,那邊就能捎來回信兒。不拘是五期、十期的,他能回來一回,也就行了?!边B守信就道。
“那肯定能回來一回?!睆埵暇忘c頭,“聽說他在那邊過的挺好,一家子對他都好。他媳婦頭胎就生了個大胖小子,說是把老王家給高興壞了,請住客們吃了一天的喜兒。要是三郎回來。能把孩子帶回來看看,那就更好了。”
三郎的性子非常隨和,又長的得人意兒。即便原來在連家,也是挨罵最少的。
“那就得看人家老王家的了。”連守信嘆了一口氣道。
“那是?!睆埵宵c頭。
一家人說著話,連守禮、趙氏和連葉兒就來了,連守禮是來會同連守信和五郎,先去老宅,然后再上山給連老爺子圓墳。
連守禮扛了一把鐵鍬來,圓墳需要給新墳填土。并進行修整。連守信和五郎就都起身,小七今天也跟學(xué)堂里請了假,就一起往老宅去。
張氏、連蔓兒、趙氏和連葉兒都不去。
按照規(guī)矩。這一天,等孝子們圓墳回來,一大家子還應(yīng)該在一起吃一頓,而且應(yīng)該由老宅來預(yù)備飯。但是。大家伙都了解周氏的脾氣。又有之前連老爺子還在的時候,祭祖的團圓飯也并不讓她們?nèi)コ缘?,因此,娘兒幾個也不愿意過去討那個沒趣。
“她們爺幾個吃了飯再回來,孩子他爹都跟我說好了,一會讓廚房準(zhǔn)備幾道菜,到時候送過去。算是咱們給添的菜?!睆埵暇透w氏、連葉兒說道,“他爹說了。老太太吃喝上細(xì),這些人白去吃一頓。怕老太太心里不痛快?!?
連守信是不愿意讓周氏事后叨咕,說大家白吃了她的,因此早就和張氏商量好了,所謂添菜,相當(dāng)于自備伙食。
這樣,吃的時候,就不用看人臉色,過后,也少些口舌。
“她是細(xì),那也是分人。跟咱,她就細(xì),跟別人,她可舍得了?!边B葉兒就道,“她最怕咱吃了她的。別說吃她的,她心疼。就是我們吃我們自己個家的,她還不樂意那?!?
這是說周氏想多向連守禮要供養(yǎng),好使的趙氏和連葉兒的日子不那么好過的事情。
“這個事,我肯定記她一輩子!”跟外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連葉兒曾并不掩飾地說道。
老宅
連守信、五郎幾個到老宅的時候,二郎已經(jīng)等在那了。二郎也帶了一把鐵鍬。連守仁、連繼祖都在上房,連守義的頭似乎也不疼了,也在上房坐著。六郎也跟學(xué)堂里請了假,跟連守義坐在一起。
周氏正帶著蔣氏在準(zhǔn)備祭品,旁邊何氏和連芽兒在幫忙。不過,真正干活的是連芽兒,何氏不過來來回回做個樣子。周氏看都不看她,也沒有使喚她。
周氏雖然沉著臉,但是祭品卻準(zhǔn)備很是盡心和豐富。一碗專門包的白面肉餡餃子,一碗方肉,一碗豆腐,一碟子干鮮果品,還有一小壺?zé)啤?
比起給連老爺子辦喪事的時候,似乎是直到現(xiàn)在,周氏才意識到連老爺子真的去了,并且認(rèn)真地思念起連老爺子,并開始重視連老爺子的身后事。
祭品準(zhǔn)備齊整,都裝入一個大籃子里,上面又裝了些紙錢,由連守仁提著,連繼祖抱了個小飯桌,幾個人跟周氏說了一聲,就出來了。
出了老宅的大門時,二郎的肩頭上又多扛了一把鐵鍬,連守義也扛了一把,不過出了村口,他就交給六郎扛了。
一路上,兄弟叔侄幾個都沒什么話,只有連守信問了幾句二郎在大車店里的事,再有就是小七和六郎走在一起,說些學(xué)堂里的話。
幾個人都利落落落,規(guī)規(guī)矩矩,只有連守義,咧著嘴,臉上掛著笑,兩手抱在胸前,走路竟也不像往常那樣好好地走。
到了連老爺子的墳前,將祭品和祭桌都放下,幾個兒子、孫子就輪流開始挖土填墳,等將墳堆成一個比原先大了足有一圈的土丘,就由連守信和連守禮兩個又那鐵鍬仔細(xì)地修整了一番。
這個活計到不拘是誰做,連守信和連守禮是幾個人當(dāng)中莊稼活做的最好,做別的活計也最妥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