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鴨一般分為兩個流派,一是掛爐烤鴨,另一個是燜爐烤鴨。兩個流派各具特色,掛爐烤鴨為明火,燜爐烤鴨為暗火,因此掛爐烤鴨的火候更容易掌握。但是掛爐烤鴨的成本比較起來更高,首先一個它要求柴火必須為棗木、桃木、梨木等果樹。不過用果樹柴禾烤出來的鴨皮和鴨肉味道和賣相都更勝一籌。
連蔓兒自己更喜歡吃掛爐烤鴨,她又經(jīng)過比較,最后決定就采用掛爐烤。連蔓兒根據(jù)自己的回憶,加上從書卷中查到的資料,畫了一個掛爐的圖樣。她牢記一人智短、三人智長,畫完了圖樣之后,就特意拿到書房給魯先生和五郎看。
連蔓兒向魯先生和五郎大致解釋了掛爐的用途,魯先生博學(xué)廣記、見多識廣,對連蔓兒打算要特制掛爐烤鴨的想法很感興趣,最后掛爐的圖樣是經(jīng)過三個人好一番論證,又經(jīng)過了魯先生的潤色才最終成稿。
看著最終的圖樣,魯先生表示對連蔓兒即將特制的烤鴨十分期待。
連蔓兒心里暗笑,魯先生身上也有某種屬性,如果是普通人,一般稱之為吃貨,不過因為是魯先生,就得稱之為美食家。當然,這種屬性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的詞匯饕餮。
有了圖樣,接下來就是找匠人打制掛爐。這件事就交給了連守信,要制作秘制的烤鴨,連蔓兒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要準備。
要做烤鴨,一般飼養(yǎng)的合浦鴨還不夠,最好的是填鴨,也就是采用填鴨的方式喂養(yǎng)。填鴨的喂養(yǎng)方式古已有之,但是卻沒有被推廣,因此記錄也非常的少。連蔓兒對此是有所了解,但是關(guān)于具體的飼料配比,還有每天每頓的填喂食量,這些她卻沒有準確的數(shù)據(jù)。
為了掌握這個數(shù)據(jù),連蔓兒決定親自飼養(yǎng)那二十來只合浦鴨。這樣,就可以通過每天的觀察實驗來調(diào)整和確定填喂的數(shù)據(jù)。連蔓兒的打算是,等她掌握了這些數(shù)據(jù),差不多那一批小合浦鴨也已經(jīng)孵出來了,到時候正好用的上。
秘制烤鴨中,對于鴨子的制備,包括宰殺的方法和取內(nèi)臟等,也有嚴格的要求,連蔓兒將這些都說給了張氏聽,就由張氏帶著韓忠媳婦去練習(xí)了。當然,合浦鴨太少,不能作為練習(xí)的對象,她們只能拿家里養(yǎng)的本地鴨開刀。
這個活計對于擅長廚藝的張氏來說,一點也不難。
而連蔓兒這些準備工作的結(jié)果,在自家的餐桌上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那就是,一家人幾乎每天都能吃到鴨子做的菜。鴨肉偏涼,在這個季節(jié)吃也算合宜。尤其是老鴨湯,一家愛人喝了一段日子,皮膚都好的不得了。
這些準備工作都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連蔓兒也沒有急于求成的意思,她每天除了親自照料那二十來只的合浦鴨,還會去跨院看看大貴和大貴媳婦孵小鴨。
在掛爐打制好送來之前,連蔓兒還是有很多閑暇的。
因為先顧著合浦鴨這件事,五郎帶回來的各種土產(chǎn)、表禮,連蔓兒是到了第二天才騰出工夫來整理。五郎帶回來的東西五花八門、林林總總,看著這些東西,幾乎就看到五郎的整個行程擺在了眼前。
一個小物件,就能引出一段景致,也許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連蔓兒幾個都特意等到五郎在家的時候才來分揀這些東西,就是為了聽五郎講那些沿途的風(fēng)景和趣事。
這么多的東西,除了自家留用的,張氏、連枝兒和連蔓兒又商量著分揀出幾份來打算送人。張家的,吳家的,王幼恒的,還有連葉兒的。除了這幾個人之外,連蔓兒還特意另外分揀出三份來,一份要送給沈謹,另一份則是送給沈謙,還有一份送給楚先生。
這天,連蔓兒將三份表禮都收拾妥當,就和魯先生、五郎、還有小七一起往念園來。
進了念園,魯先生、五郎和小七拿了給楚先生和沈謙的表禮往小山居去,連蔓兒則帶著小喜、小慶兩個丫頭,拿了給沈謹?shù)谋矶Y往荷軒來。
連蔓兒給沈謹挑的東西并沒在意價值,而都特意挑的各地特有的有趣的小玩意兒,自然給沈謙的那一份也是如此。
沈謹看著在桌案上擺了一溜的各色玩意兒,頗有些吃驚。她在想,連蔓兒不會是將自家哥哥帶回來的東西都給她送來了吧。
“我們都沒出過遠門,我哥出去這一趟,恨不得將外面的東西都搬回來給我們?!边B蔓兒笑著向沈謹解釋道,“小九哥那天應(yīng)該看見了,幾大車都是這些東西。我撿我喜歡的挑了好些,這是從我那一份里分了一小份給你的?!?
這是告訴沈謹,這些東西只是五郎帶回來的東西的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是連蔓兒將自己的送了些給她,并不是五郎送東西給她。
連蔓兒這樣體貼,沈謹自然高興。小姑娘,哪里有不稀罕新鮮東西的那,何況在連蔓兒跟前,沈謹也不用拘束,就一一看了起來。
“你哥這次和魯先生,可走了不少的地方啊?!鄙蛑敻袊@著道。
“是?!边B蔓兒點頭。
“這些你都有?”沈謹又問。
“都有的,還多很多,有笨重的沒給你拿來,一會我說給你聽,你要是喜歡,我打發(fā)人搬來給你?!边B蔓兒就道。
“你哥對你可真好。”沈謹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