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蔓兒家這些店鋪的掌柜們都知道,東家家里連蔓兒雖然是個小姑娘,卻能當?shù)闷鸺?,很多重大的決策,都是她做出來的。這張圖,自然也是考慮到連蔓兒沒到現(xiàn)場,才特意找人畫了給她看的。
連蔓兒就叫人放了桌子,將圖和紅契都打開來對照著看,那圖上邊界分明,哪里是現(xiàn)成的草場,哪里要種植苜蓿,哪里將要做牛欄、養(yǎng)欄,哪里要起房舍,供牧場的人居住,都標的清清楚楚,讓連蔓兒非常滿意。
“這是陳掌柜照你吩咐寫的單子,蔓兒你看看?!钡冗B蔓兒看完了紅契和圖紙,連守信又將一個字帖遞了過來。
連蔓兒接過帖子,仔細看了起來。這個帖子,是連蔓兒讓陳掌柜寫的。要辦那許多事情,自然都是要錢的,這個清單,其實就是一份預算單。說明要做那些事,每一項需要銀錢多少,大概什么時候需要支領(lǐng)多少等。這些都要連蔓兒看過,認可了,才能夠去賬房支錢。
連蔓兒就將小七叫了過來,和連守信三個人一起,將單子一項一項地商量了一遍,微微做了些修改。等陳掌柜回來,面稟過之后,連蔓兒就會知會賬房,按照清單的數(shù)量給陳掌柜支取銀錢。
“小七,咱辦了牧場的事,一會你寫封信,跟咱哥說說?!笨赐炅祟A算的單子,連蔓兒就對小七道。
“嗯?!毙∑唿c頭應承,“咱哥知道了,肯定高興。”
小七這么說著,就在桌上鋪開了信紙,開始給五郎寫信。
五郎這次隨同魯先生出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往家里送一封信。首先是報平安,其次就說告訴家里他和魯先生已經(jīng)走到了哪里,遇到了哪些人、那些事。五郎的每一封信都相當?shù)暮駥?,他將大量的筆墨用在描述他的所見所聞。
這使得一家人即便足不出戶,也好像跟著五郎一起游歷一樣。五郎的目的也在于此,這些所見所聞,更多的是寫給連蔓兒和小七看的,就是讓這兩個盼望出門,卻不能出門的弟弟妹妹,和他一樣增廣見聞。
這一份深情厚誼,幾乎浸透在五郎的每一個端正的字里。連蔓兒完全可以想象,五郎在一天的旅途勞乏之后,如何深夜秉燭而書。每一封書信里的字跡,都不是一次寫就的,而是五郎每天旅途的記錄,積攢到一起,送回來的。
連蔓兒和小七每次接了信,都會回信,讓五郎放心,家里一切都好,她們也會將家里發(fā)生的事告訴五郎。像開辦了牧場這樣的大事,那自然是要跟五郎詳細說說的。
聽說要給五郎寫信,張氏和連枝兒也來了。小七執(zhí)筆,一家人你一我一語地,一會工夫,就寫滿了幾張信紙。
正因為有這樣的來回傳書,讓五郎雖然離家,卻不會因此孤寂,也讓一家人有了某種錯覺,似乎五郎并不是去遙遠的江南,而是在離他們并不遠的地方,甚至是觸手可及。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起來,櫻桃樹上葉子越來越茂盛,只余下并不多的櫻桃了,而青杏卻一天天的長起來,從青中泛黃到整個金燦燦的。
熟透了的杏子的香氣隨著微風,淡淡的,卻能飄出老遠。
早上吃過早飯,連蔓兒在屋里陪著張氏和連枝兒做了一會針線,又吃了一回茶,就提了個小籃子出來,她打算摘些杏子回去吃。
連蔓兒帶著小慶正在摘杏子,就看見連葉兒從遠處走了過來。連葉兒的胳膊上挎著一個籃子,里面是剛挖的野菜。
“蔓兒姐。”連葉兒這是剛挖了野菜回來,看見連蔓兒在外頭,就過來打個招呼。
連蔓兒見連葉兒走近,就從凳子上跳下來,讓小慶繼續(xù)摘杏子。
“葉兒,又去挖菜了?來的正好,剛下來的杏子,正好要給你們送去些。”連蔓兒拉著連葉兒到樹下,笑著說道。
“蔓兒姐,我們總偏得你的東西?!边B葉兒就道。
“說啥那,這也不是啥金貴物,就是自家種的。要像你那么說,三伯娘還把今年新雞下的蛋,都給了我們那。”
新雞下的第一個蛋,個頭雖然小,但卻是極補身子的。那些雞蛋,連蔓兒都給了小七,做讀夜書的夜宵吃了。
連葉兒聽連蔓兒這樣說,就也笑了。
“對了,蔓兒姐,我來是想告訴你一聲?!边B葉兒對連蔓兒道,“剛才我從官道那邊回來,看到好多車馬,往山上去了,應該是沈家的人?!保ㄎ赐甏m(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