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愛吃餑餑不?”張氏就問幾個孩子。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餑餑就變成了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須。
“愛吃?!毙∑叽?。
“有你不愛吃的東西嗎?”連蔓兒就捏小七的臉。小七又長個了,所以身上貼了膘也不太顯,因?yàn)橐琅f是那么胖乎乎,所以手感依舊的好。連蔓兒對之的喜愛程度,簡直就和大花的暖暖的、毛茸茸的毛肚皮有一拼。
“咱家六口人,我算算,今年就包一百斤面的吧。”張氏就道,“咱今年就包大黃米和小黃米面的,不加黍米面了。小豆多預(yù)備點(diǎn),到時候包薄皮大餡的。”
三十里營子的一般人家,包了餑餑,能夠吃上三到四個月,一天兩頓、甚至三頓都是餑餑。尤其是早上那一頓,幾乎家家戶戶都吃餑餑。
這是因?yàn)槌责G餑只需要熘一熘就行,簾屜下面同時可以燒一鍋湯,只需要很少的火,很短的時間,一頓早飯就齊全了。
“好?!睅讉€孩子就齊聲道。多多的甜甜軟糯適中的豆沙餡、薄薄的粘粘的香香的皮,這是幾個孩子都愛的。
第二天,連守信就趕著車去磨坊磨了大黃米面和小黃米面回來,張氏帶著連蔓兒和連枝兒在家里挑好了小豆。
第三天一大早,連守信就用大缸將黃米面和好,放在炕頭發(fā)上了。等到了傍晚,張氏就將連守禮、趙氏和連葉兒都請了過來,又從村里請了兩個干凈能干的媳婦過來。早早地吃了晚飯,張氏就將豆沙煮上了。
在等著豆沙熟爛的時候,大家伙就忙著準(zhǔn)備簾屜、剪泡玉米皮子。這是秋收的時候,連蔓兒挑選好的包裹玉米棒子的內(nèi)層白皮,曬干了存放起來。這個時候拿出來,剪成比粘豆包直徑適合的小片,放在溫水中清洗、并泡軟了。
這個玉米嫩皮,到時候就用來托著粘豆包,免得粘豆包粘在簾屜上。
與蘇葉,還有李氏給的大果樹一樣,這種玉米嫩皮也有它特有的清香。
等豆沙煮好了,黃米面也早就發(fā)的將缸蓋子給頂起來了,一家人在炕上放了兩個桌子,大家坐下來,就開始包餑餑。
五郎和小七也沒在旁邊看著,都來幫忙。連守信和連守禮依舊負(fù)責(zé)燒火。魯先生是南方人,沒見過人包餑餑,因此特別的好奇,也來觀看,還試著動手包了一個,結(jié)果并不成功,只好作罷,回書房去看書了。
只有一百斤的餑餑,又請了兩個利落的媳婦,因此半夜的時候,餑餑就都包好,并煮熟,放在院子里露天凍結(jié)時,存放進(jìn)了大缸里。
大家伙收拾了收拾,張氏下廚,炒了一個豆角絲肉片,一個雞蛋蒜苗,另外還熱了一盆白肉酸菜、一盆大骨湯土豆粉絲,又端了特意留下來剛出鍋的一簾屜餑餑,請連守禮三口人和那兩個媳婦吃了,大家才散了各自回家。
轉(zhuǎn)天,連葉兒家包餑餑,她家只有三口人,就只包了五十斤的,請了張氏、連枝兒和連蔓兒過去幫忙,也招待了飯菜。
冬月里下了兩場雪,進(jìn)了臘月,天氣就愈發(fā)的冷了。連蔓兒一家就早早地開始計(jì)劃,采辦年貨。
“想要啥,咱都好好想想。”連蔓兒就道,今年她們收入頗豐,自然打算這要過一個富足的年?!俺缘?、穿的、用的,啥要啥,都可以提。”
“今年的肉不用買,我都跟老張商量了,過兩天,咱就殺年豬。”連守信就道。
“雞鴨啥的也不用買,咱家自己養(yǎng)的那些,這一個年就吃不完?!睆埵系?。
“那牛羊肉那?”連蔓兒就問。三十里營子這里牛羊肉極少,想要買,還有點(diǎn)費(fèi)事。
一家人正商量著,吳王氏坐著車來了。
“太倉的信,老陸家給捎過來的,我正好有空,就給你們送過來了送上第二更,求粉紅。
今天6號了,粉紅翻倍活動明天就要結(jié)束了,大家手里有保底月票、粉紅票的,不要浪費(fèi),扔給小地主吧。
晚上爭取三更。(未完待續(xù))rq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