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知道麻煩”連守信就埋怨連蔓兒道“也就是你吳三叔和家興哥,要換做別人,也不能答應幫這個忙。”
“這是一方面”連蔓兒又笑道“還有一件,這個事,咱這十里八村的,也就我吳三叔出面,才辦得成?!?
“家興啊,聽見沒,你叔和蔓兒丫頭都把話說到這了,咱爺倆可得加把勁啊?!眳怯褓F就笑道。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這條件咋個講?”吳家興就問。
“買地照原價?!边B蔓兒早就打好了腹稿“家興哥你到時候斟酌著,實在不行,加點價格也成,就是別讓咱太吃虧。玉米種子和地瓜秧子,都是明年開春種地的時候給,先定下契約。玉米種子,不要現(xiàn)錢,一斤玉米種子,秋收給一百斤玉米。地瓜秧子,就五文錢一棵?!?
兩斤玉米種子,大概可以種一畝地,秋收的時候,可以收獲七百到九百斤的玉米,給連蔓兒家二百斤,那還能剩下五百斤到七百斤,相當于種別的莊稼兩畝地的產(chǎn)量。
一棵地瓜秧子,可以結(jié)十斤到二十斤的地瓜。每棵地瓜秧五文錢,這也是相當劃算的價格。
“咱這玉米種子和地瓜秧的數(shù)量也有限,不是想買多少就有多少?!边B蔓兒又說了一個大致的數(shù)額,讓吳玉貴和吳家興在這個數(shù)額內(nèi)斟酌著辦。
“行,那我們就照這個去說?!?
吳玉貴不愧是青陽鎮(zhèn)最響當當?shù)难纼~,兩天的工夫,他就和吳家興將這件事情說成了。
“說完這事,我這嘴皮子都薄了一層?!蹦苷f成這樣一件事,吳玉貴很得意。
這天上午。將所有相關(guān)的人都請到了連家的正廳,又請了里正等人做旁證,開始簽契約。
正廳的大炕上,擺了一張炕桌。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就坐在桌子旁邊,五郎前面是筆墨紙硯,小七面前是一架算盤。吳家興從趙家村眾人手里收了地契,一張張地送過來,連蔓兒負責驗看地契,小七負責算該付多少銀錢,然后。再將地契給五郎看過,將田畝、價銀等一一記錄。
總共有十張地契,每一張?zhí)锂€多寡不等,一共是九十四畝地,每一畝作價依舊是四兩銀子,總共需要支付三百七十六兩銀子。
地已經(jīng)重新丈量過,與地契相符。接下來就是田地買賣的契約,各方簽字畫押。因為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買地了。幾個人對每一個程序都很熟悉,很快,就將契約都簽好了。
簽好了契約。連蔓兒就去后院,開了箱柜,取銀子。今年賣玉米的收入、沈六拿走地瓜時給留下的錢,加上鋪子里這幾個月的收入,還有賣了一部分花生、黍米和糜子的錢,除了新宅子和買那幾十畝山地這兩樁大筆的開支外,剩下的錢,足夠支付這次買地的費用,而且還有盈余。
吳家興和五郎抬著銀子,連蔓兒跟在后頭。又到正廳來。
將銀子一筆一筆地兌了出去,這買地的白契就算完成了,只需要吳玉貴將契約拿到縣衙去換了紅契回來,那就一切妥當了。
然后,又和眾人簽訂買賣玉米種子和地瓜秧子的文書。
玉米種子定出去三百六十斤,地瓜秧子定出去一千二百三十棵。
三百六十斤玉米。明年秋下可以收回玉米三千六百斤。地瓜秧子,明年開春的時候可以收價銀六千一百五十文錢。
當然,最大的收獲,是那連成一片的田地,今天買入的九十四畝,加上連蔓兒家原有的四十五畝,總共是一百三十九畝地。
吳玉貴第二天就拿了白契去縣衙,當天回來,就將換好的紅契交到了連蔓兒的手上。
吃過晚飯,一家人在炕上圍坐。
“蔓兒啊,咱家現(xiàn)在有多少畝地了?”張氏就笑呵呵地問。
連蔓兒在吃核桃,就沒說話,只朝小七努了努嘴。
“娘,咱家現(xiàn)在有好地一百三十九畝,山地六十八畝,總共是二百零七畝地?!毙∑唢w快地說道。
“咱家也有二百多畝地了?!睆埵系穆曇糁型钢老?。其實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有多少畝地了,故意要問一問,就是因為高興?!霸蹅兗疫@樣,算不算得上是地主了那?”
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有不同的意見。
“算,咋不算,一家有一百畝地,那就算是地主了?!崩钍舷刃Φ?。
“我覺得咱家也應該算是地主了。就算不能跟那些大地主比,咱有這二百畝地,咋地也算得上是個小地主?!睆埵暇偷?。
“蔓兒,你咋說?”連枝兒就問連蔓兒。
連蔓兒歪著頭,她在認真的思考,她家現(xiàn)在算是地主了嗎?(未完待續(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