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不分地域,共有的習(xí)俗。來山上做工的人,遠(yuǎn)離各自的家,沒辦法吃上應(yīng)節(jié)的粽子。她們的鋪子里如果在端午節(jié)做粽子賣,肯定能賺上一筆。
“這個行。”連守信和張氏異口同聲地道。
雖然吃粽子是共有的習(xí)俗,但是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吃的粽子是不一樣的。南方大都吃的是白米粽子,也就是用糯米包的粽子。但是北方就不同,比如連蔓兒所在的三十里營子,這里并不出產(chǎn)大米,更不出產(chǎn)糯米。雖然也有富裕人家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會買糯米來包粽子,但是大多數(shù)的莊戶人家,包括城鎮(zhèn)的居民,吃的都是黃米粽子。
黃米粽子,就是用本地產(chǎn)的大黃米包的粽子。大黃米是用糜子磨的米,這種米磨成面粉,到了冬天就可以用來包餑餑,也就是粘豆包。
本地產(chǎn)的大黃米,比外地運來的白糯米要便宜許多。
那么她們鋪子里要賣,是賣大黃米的粽子,還是白糯米的粽子那?
“山上從南面來的人挺多的,恐怕他們吃不慣咱的黃米粽子,咱還是包白米粽子賣吧。”張氏道。
“山上也有咱北方的人,我跟他們嘮嗑,聽他們說,家里也是吃黃米粽子。”張氏道。
“那就白米粽子、黃米粽子咱都包一些賣吧。”連蔓兒就道。這樣大家都能多一個選擇,可以吃自己慣常吃的。也可以買另一樣嘗鮮。
很簡單的決定,大家自然都說好。
“娘,那咱家吃啥粽子?”小七問。
過去在連家,大家當(dāng)然吃的都是黃米粽子。
“娘,你還記得不,前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大伯從鎮(zhèn)上拿回幾個江米粽子。我奶分給我一點,那個味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北仍鄣狞S米粽子好吃。”小七眼巴巴地看著張氏道。
三十里營子這邊,一邊管從南邊運來的包粽子的白糯米。叫做江米。
自家吃的大黃米是粗糧,磨的沒那么精細(xì),比起從南方運過來經(jīng)過精加工的江米來說??诟写植诹诵?,也沒那么好吃。雖然連蔓兒并不這么認(rèn)為,但是大多數(shù)一直吃大黃米的莊戶人家的孩子們,都更向往江米。
所謂物以稀為貴,從南方遠(yuǎn)道運來的江米,在大多數(shù)人眼睛里,是稀罕、珍貴的東西。
張氏就被小七看的心里發(fā)軟。
“小七愛吃江米啊,那行,咱今年自家也包點江米粽子吃?!睆埵险f道?,F(xiàn)在家里有了些閑錢,能讓孩子們吃上好吃的。張氏心中只有歡喜,是不會心疼銀錢的。
小七的要求得到滿足,就喜滋滋地坐在那里笑。連蔓兒就忍不住把他攬過來,用手去捏他肉嘟嘟的臉。
張氏就和連守信商量,要去買多少江米、多少大黃米。自家要用多少,鋪子里要用多少。
連蔓兒眼珠轉(zhuǎn)了轉(zhuǎn),突然想到一件事。
“爹、娘,咱這兩個月的口糧,是不是還沒去跟我爺領(lǐng)來?分家的時候,我爺答應(yīng)了咱一年的口糧。咱包粽子的大黃米,也該包含在這口糧里不是嗎?”
連守信和張氏聽了連蔓兒的話,都沉默了。
這兩個月,她們因為鋪子里生意好,又忙中種地、準(zhǔn)備連枝兒的定親等。張氏又考慮到幾個孩子都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就很用心地改善伙食。大米、白面吃的多了,每頓飯還都會想法子做一兩個菜吃,粗糧就吃的少了些。從上來要來的口糧沒吃完,因此連守信這兩個月,就沒有去向連老爺子再要口糧。
“口糧我去要,就這大黃米”連守信顯然是有些話不好說。
作為一家人,連守信在想什么,想說什么,大家伙心里都有數(shù)。
“要不,咱現(xiàn)在也不缺這一口吃的??诩Z啥的,干脆就這樣,咱就不去要了?!睆埵暇偷馈?
這話正合了連守信的心思。連家的糧食并不是很多。而且每次從上房搬糧食,周氏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
張氏則是心地善良,在錢財上很少計較,而且她心疼連守信。
“爹、娘,這事我不同意?!边B蔓兒想了想,就道“咱分家得的東西本來就少,這口糧是咱該得的?!?
連蔓兒這話說的不錯,連守信和張氏對視了一眼。就算他們倆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糧,但是他們也要考慮幾個孩子的意見。這個家并不是他們兩個人的。
“這口糧咱就是不要,也沒人說咱好?!毙∑哙洁炝艘痪?。
五郎和連枝兒都沒有急于開口。連小七這么小的孩子都明白的事情,張氏和連守信不至于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