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高高地掛在天上,風暖暖地吹到臉上,讓幾乎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人們感覺到四肢百骸都無比的舒泰。
連蔓兒在屋外活動了活動胳膊腿,過了清明節(jié),張氏終于同意讓她脫下厚厚的棉褲棉襖,換上了薄棉夾衣夾褲。衣裳重量突然減輕,讓連蔓兒覺得自己的胳膊腿都更加靈活有力了。
周氏端著一瓢糠從上房走出來,打算去雞圈喂雞,一抬眼就看見連蔓兒笑瞇瞇、蹦蹦跳跳的小模樣,頓時覺得眼睛里像被扎了一根刺。
連蔓兒也看見了周氏,她一瞧見周氏臉色發(fā)沉,心中暗笑了一聲,不等周氏開腔,就身手敏捷地回了西廂房。
西廂房的炕頭上,一溜擺放著好幾個大弘和碟子,每一個大弘和碟子上面都嚴嚴實實地蓋著濕濕的紗布。
天氣暖了,就該種菜了。為了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莊戶人家要對蔬菜的種子進行催芽,然后才進行播種。比如說黃瓜、南瓜、毛嗑、豆角等。還有一些蔬菜的種子不適合進行催芽,比如茄子、白菜這些,到了播種的時候直接撒在土里就可以了。
莊戶人家催芽的方式也很簡易,就是選出最飽滿的種子,放進大碗或者碟子里,然后灑水,并用紗布覆蓋保濕,之后就要放在溫暖的地方,每天都要灑水保證濕度。
連蔓兒就是把裝了種子的碗碟放在炕頭保溫的,正午太陽最足的時候,她還會將這些碗碟挪到能曬到太陽的窗臺上,這樣可以讓蔬菜種子更快地發(fā)芽。
“姐,都發(fā)芽了沒?”連蔓兒一進屋。就看見連枝兒正揭開紗布,看種子發(fā)芽的情況。
“差不多了。我看這兩天就能種了?!边B枝兒道。
連蔓兒也爬到炕上,一只只碗地看過去,豆角的牙發(fā)的最好,毛嗑的牙發(fā)的最慢,也許是因為毛嗑仁外面還包裹著硬硬的殼的緣故。不過它發(fā)芽慢也沒關系,一般的毛嗑都是要放在最后種的。
毛嗑并不是必要的蔬菜,而是孩子們的零食。一般莊戶人家多是在菜畦埂或者其他閑置的邊邊角角種幾棵毛嗑,夠給孩子們塞牙的就行,而不會占用正經(jīng)的菜地。
連蔓兒看過了炕上的蔬菜種子,又從炕上下來。她們屋靠墻的一角。用碎磚塊和石塊壘了一塊長方形的育苗圃出來。苗圃里面堆放的是細沙。這細沙里面埋的是土豆塊x豆不是用種子,而是采用根莖發(fā)芽的方式播種的。連蔓兒蹲下身,就可以看見有土豆牙從細沙里冒出來。她稍微翻檢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土豆塊都發(fā)芽了,再等幾天。就可以將這些土豆牙移植到菜地里。
檢查完土豆牙,連蔓兒站起身往外看了看,她是偷空從鋪子里回來,就是心急看蔬菜種子發(fā)芽的情況,現(xiàn)在快到晌午了,她還得回鋪子里去。
“姐,我要回鋪子了?!边B蔓兒就向連枝兒道,“你跟我一起去不?”
“等我一會,豬剛才我喂過了。我再去給雞和鴨添點食。蔓兒,你再去給豬添瓢水。”連枝兒就道。
“哎?!边B蔓兒答應了,就從外屋的水缸里舀了一瓢水,走到豬圈門口。豬圈墻比她高了一大截,就是這石頭壘的豬圈門也和她的身高仿佛。連蔓兒一腳踩在豬圈門一塊突出的大石上,身體半趴在豬圈門上。這才能夠將水倒進豬圈里專門裝水的半截破木桶里。
豬圈里的三只小豬聽見動靜,就呼嚕呼嚕爭先恐后地從豬圈棚子里跑出來,擠在破木桶前面開始喝水。
三只小豬都長了身量,連蔓兒目測了一下,每一只都超過了兩尺來長,重量應該也增加了不只一倍。照這個長勢,等到過年的時候,就是三只肥豬了。連蔓兒笑瞇瞇地想著,扭頭看看水桶旁邊的豬食槽里,還有下剩的豬食。豬的習性就是這樣,哪怕是剛剛吃過食,只要有人來喂,它們也會跑出來再吃一頓。
連蔓兒拿著空水瓢往回走,就看見連老爺子貓著腰,站在東廂房下面的菜園子里。
“爺,你干啥那?”
連蔓兒一邊問,一邊走過去,隔著矮墻往里看。
連老爺子正站在一個方形的小菜畦旁邊,菜畦里的土很濕,滿是綠英英的小苗,菜畦旁邊是濕漉漉的草簾子。
“我看看煙苗出的咋樣了。”連老爺子抬起頭道。
連老爺子愛抽旱煙,據(jù)說今年前院東邊這個菜園子里,他打算都種上旱煙。旱煙是嬌弱的物種,需要先育出苗來,再進行移植。連老爺子就挖了一個小菜畦,上面蓋上草簾子來保溫,只有天暖的正午,才將草簾子揭開,讓煙苗曬曬太陽。
這一園子的旱煙,不僅足夠連老爺子自己抽,還能賣上二三百斤。旱煙可比一般的蔬菜價錢高多了。不過它也需要更精心的照料,收割后的曬制過程也費時費力。
“我看出的挺好的,爺你啥時候開始種???”連蔓兒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