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摞題卷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畢竟只是用于探探公主這幫伴讀的學識修養(yǎng),整體來講并不復雜,所需的數(shù)量也不大,所以都是先生們各自出好題后交由人謄抄了十二份,文字大小一律,規(guī)規(guī)整整,全是漂亮的館閣體。
謝危吩咐完便低頭繼續(xù)拆卷。
拆完微微垂著眼眸將題卷的數(shù)目點過一遍,然后問同來的三位老翰林道:“幾位老大人過目一下?”
三人都站著沒動,搖了搖頭。
其中一位老翰林嘆了口氣,道:“一幫小女娃子讀書,這考校也跟兒戲似的,有什么過目不過目的?不都是那樣嗎?謝少師看過也就是了?!?
謝危看他一眼,沒說什么,只將題卷遞給了宮人。
宮人雙手將題卷接過,而后一份一份地發(fā)到了每個人的面前。
姜雪寧正好是最后一份。
題卷一擺到面前,她就迅速過了一遍:這上面的題目與她上一世做的相差無幾,也與燕臨昨夜交給她的那一分一般無二。
然后便聽上首謝危道:“此次考校只是為了看看諸位伴讀的學識修養(yǎng)在何種層次,各位先生擬的題目都相對簡單,作答的難度也不高。所以答卷的時間只有一個半時辰,到巳正一刻便要請諸位將答卷交上。而我與三位先生則會花上兩刻的時間,當場閱卷,做個評判?,F(xiàn)在便可請諸位開始答卷了?!?
他聲音平平淡淡,不起波瀾。
落在人耳中,竟有一種清風拂面似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這話中藏有寬慰之意,輕易便消解掉人原本進入殿中時的緊張,略略放松下來。
下方如蕭姝、樊宜蘭等人,皆是學識修養(yǎng)俱佳,胸有成竹,聽得謝危此,便都起筆蘸墨,對著發(fā)下來的題卷在空白的宣紙上完整作答。
倒是姜雪寧盯著題卷看了半天。
足足過了有好半晌,才伸出手去,五指屈著,形似雞爪,把旁邊一管小筆抓了起來,在答卷上歪歪斜斜、不緊不慢地寫了起來。
上頭幾位先生這時已經(jīng)到了左邊設的那幾把椅子上坐下,只叫宮人沏了茶端上來。
他們都是翰林院里的老學究,一瞅那邊正在埋頭答卷的十二個小姑娘,就忍不住直搖頭。
方才回謝危話的那位老先生道:“一個公主鬧著要讀書,圣上縱著隨便請幾個人來教就是,總歸女兒家也不須懂得什么太大的道理,在家聽父母,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學一學《孝經(jīng)》《女戒》也就罷了,偏還要搞出這般大的陣仗,不知道的怕還以為是哪位皇子出閣讀書呢。老夫在翰林院也算是兢兢業(yè)業(yè)治學十余載了,到如今竟跑來教一群女娃娃,像什么話!”
謝危坐在他旁邊,低眉端了茶盞,揭了茶蓋,沒有接話。
倒是旁邊兩位先生被這番話勾起了幾分不滿。
其中一位也嘆了口氣,附和道:“誰說不是呢?老夫入仕這么多年,還從未有人叫我教過女娃娃!好歹也是兩榜進士出身,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來教公主和伴讀,恐怕也只合講些入門的東西。倒不是我高看自己,實在是殺雞用牛刀。光你我也就罷了,畢竟也不過是幾個在院中不得志的迂腐老頭兒,可似謝少師這般平日里主持經(jīng)筵日講的,圣上竟然也點了來給公主和這些個伴讀講學,實在讓人想不通。謝少師竟然答應了,就更讓人想不通了?!?
這些老先生都是翰林院清貴出身,自有自己的氣節(jié)在,便是皇帝在面前,很多話也是不顧忌的。如今他們說的這些,也都在朝堂上講過好幾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