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軍帶著趙振國來到后海附近,和吳老頭想的一樣,他也沒把中官村當(dāng)首選。
趙振國也沒多說,他可以以后再買。
王新軍人脈廣,找的三個房子都十分合適,干凈整潔,相對也寬敞。
三個房子,前兩個都是在狹窄的胡同里,不算小,但也不太寬敞。
第三家相對大一些,就是房主有一堆雜七雜八的要求,態(tài)度也不太好,是個很事兒的京城大媽。
“喜歡哪個?”
王新軍詢問趙振國的意見。
第三個居住面積明顯大不少,房間也多,房主在廚房、浴室和衛(wèi)生間上做了一些改造,用著也便利。
當(dāng)然,前兩個房子也各有各的好,比如第一家私密性好點(diǎn),鄰居還是兩個學(xué)者,第二家房主態(tài)度很好,家里也最規(guī)整。
他其實(shí)想把三個都買了,但當(dāng)著王新軍面肯定不能這么干,撐死買一個。
走之前媳婦把家里的錢都塞給他,說窮家富路,出門在外不能身上缺錢。
綜合考量了,有點(diǎn)小糾結(jié),他挺喜歡第一家的,戶型好,還有兩對溫和的教師夫婦做鄰居,第三家也不錯,地方夠大。
突然跑來個人,湊到包打聽耳邊低語幾句。
介紹房子的包打聽皺皺眉,跟王新軍道了句失禮,要去前邊處理一下糾紛。
糾紛?
包打聽看看王新軍,又瞧瞧趙振國,看得出這兩位是真心想看房的,他心里轉(zhuǎn)了個彎,既如此,不如讓他們也去看看,說不定還能甩了一塊燙手山芋。
“前頭有個房子,格局不錯,是前清部院侍郎的私宅,雖是一進(jìn)院,但戶型方正,有十來個房間呢,建國后分配給一位科研人員,后來老先生在運(yùn)動中受牽連下放,房子就到了他侄子侄女子手里,兄弟姐妹六七個,為了房子鬧了好些年,如今各自的孩子都長大,家里實(shí)在住不下,分又分不均,就張羅要賣了?!?
包打聽邊帶路,邊將情況講清楚,那處房子戶型好,地理位置不錯,離主道也近,就是有一條,被糟踐得太厲害,真要買下住得重新修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