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為了打這一場仗,是勒緊了自己的褲腰帶,也勒緊了扼在天下百姓喉嚨上的吊繩,如今政局動蕩,天下又不安,大亂之相已經(jīng)開始逐漸顯現(xiàn),慧聞方丈,你是得道高僧,你認(rèn)為本王應(yīng)當(dāng)如何應(yīng)對
慧聞和尚完全沒料到文王話題的跳躍性能大成這樣,在確定了文王并沒有在開玩笑之后,他略作沉默,然后說道:王爺若是尋常人,那么貧僧的回答便是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紅塵煩惱如砂礫,唯修己身、證自我,方可超脫自在。
但王爺并非常人,貧僧的回答就是···不知道。
文王愣了一下。
顯然他很意外慧聞和尚的回答。
要是說前面那個所謂針對普通人的回答還有那么點(diǎn)得道高僧的格調(diào),那么后面這句不知道可就著實(shí)有些離譜了。
文王看著慧聞和尚,似笑非笑道:本王誠心請教,你卻只回一句不知道,豈非糊弄
慧聞和尚似乎料到了文王的反應(yīng),他雙手合十,微微躬身,道:《金剛般若經(jīng)》有,凡有所相,皆是虛妄,離一切相,即明諸佛。
所謂功名與利祿,不過是世人被欲孽所障眼,由心魔而催生出的種種貪欲的具象,世間一切,小到一枚銅錢,大到自身本我,其實(shí)都是虛無,世間本就是空寂、圓融、清靜、妙密的一片空,既萬物為空,則人所貪戀所求所欲之事之物之一切,都與塵埃無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王爺所追想之事,亦如此。
文王挑眉,冷淡道:若都如大師所,一切皆空,那么人人皆空,你這佛門也無需開門受香客供奉了,供奉來也是空,何須追求香火旺盛與否
慧聞和尚微笑道:若真有那一日,便是人人佛國,自在極樂天,佛門,自然不需再迎客受納香火。
這口才,絕了。
文王算是明白過來,這些老和尚嘴皮子上的功夫和理論能力,當(dāng)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