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京城最豪華的酒樓中,何坤包下了天字第一號包廂,用來宴請招待蕭天南和石選煒兩人。
這道菜名為繡球豆腐。
何坤指著剛上來的一道菜,侃侃而談道:兩位不要看它只是不起眼的豆腐所做,但它的制作過程卻極為講究。
首先要取一塊當日新做的嫩豆腐,挖取其心,用嫩中最嫩的一塊兒,然后橫向八十刀,再縱向八十刀,要求刀刀深度相同,深而不能斷,但凡斷了一刀,那一道菜就毀了要重新做。
如此縱橫六百四十道切口之下,一塊兒豆腐佐以雞、鴨、魚、鮑、干貝、瑤柱等最為鮮美之物用六個時辰以文火慢燉出來的湯,入湯之時整塊兒豆腐就如同繡球一般散開,成菜之后再取出,才有了咱們面前這一盅繡球豆腐。
何坤面色頗為自得,伸出一只手掌說道:整個京城,匯聚能人無數,但可以做出這道菜來的,不超過這個數。
石選煒和蕭天南人都聽傻了。
本來端上來一道豆腐球,雖然看起來挺別致的,但兩人并沒有對這清湯寡水的太放在心上。
聽完了何坤的介紹,在震驚之余也有些許自卑。
看看人家大秦的人,這才叫會生活懂生活,一道最普通不過的豆腐居然能折騰出這么復雜的花樣來。
再看看自己的遼國,從王公貴族到尋常百姓,都擼得一手好串,牛羊拉過來宰了,不是烤就是煮,對食物的理解僅限于果腹,壓根就到不了這種藝術的層次。
不只是一道繡球豆腐,接下來上的菜,徹底讓蕭天南和石選煒打開了眼界。
很多菜他們只是聽說過,壓根就沒吃過,而還有幾個菜,簡直就是聞所未聞,讓他們大開眼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