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孩子,洞察能力之強,也不是隨便許諾一些東西,就能許諾到人家心里去的。
這一點,他像極了他的母親。
如此,比拼尚未開始,朝堂上便已經(jīng)有幾大家族的票,早已被裴昀給預定好了。
這是他從裴國公的話語里,理解到的第一個道理,也是為自己做的第一個準備。
從一開始,裴昀就不是沒有支持者的那位,他早就獲得了朝堂部分勢力的支持;
裴昀在做這些準備的時候,大皇子正在被魏婉瑩壓著沒日沒夜的背書。
畢竟魏婉瑩認為,裴昀不認字,便不會背書,就不會懂大道理,這一局,魏家贏定了。
在朝堂比拼的前一日,他將拓跋野從寢宮里拉了出來,要跟人家結(jié)拜為兄弟,還說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他。
拓跋野睡得迷迷蒙蒙,就答應了他,還一早到宣武殿外聽他昀弟弟的大賽情況,
豈料聽到了大皇子的狂妄之,令匈奴對大皇子無比反感。
拓跋野是個極其講義氣的匈奴人,裴昀是他的結(jié)拜弟弟,自然是無條件支持。
這一謀,裴昀為自己謀來了整個匈奴帝國的支持,將整個北境外圍都握在了手里。
當然,裴昀并不清楚背后的意義,且大周此刻根本不會去殺質(zhì)子。
他僅僅清楚拓跋野是匈奴王儲,所以要搞好關(guān)系罷了;
朝堂比拼完畢,投票之前,他親手準備了糖果送給每一位大臣。
這些糖果,是他悄悄找萬茵茵學的,將自己燙得滿手是泡,但也沒有吭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