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兒啊,如今的大秦強則強矣,卻有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劉幕。
嬴溫抓著嬴昊的手,認真道:昊兒,為父還是那句話,劉幕可以生下我嬴氏的子嗣,但不能是男兒,更不能是嫡長子,否則乃是取禍之道也。
太上皇,這孩子都才懷上個呢,您又怎么知道是男是女
更何況,紅兒比幕兒還早懷上一個月,就算是要生也是紅兒先生才對,幕兒又怎么可能生下嫡長子呢。
你又怎知劉幕那女人,為了嫡長子的名分,會不會故意早產(chǎn)生子嬴溫冷笑道。
額,這……
嬴昊一臉的無奈,他知道嬴溫一直對劉幕有偏見,但沒想到會如此惡意的揣測劉幕,都說婆媳關(guān)系難相處,怎么自己家公媳關(guān)系卻差成這樣呢。
太上皇多慮了,幕兒絕不是這樣的人。
見嬴昊還在維護劉幕,嬴溫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沉聲道:昊兒,在國家這等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你可不能揣著明白轉(zhuǎn)糊涂啊。
萬一劉幕真的早產(chǎn),并生下嫡長子的話,你難道能夠接受,一個擁有劉氏血統(tǒng)的人,來繼承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嗎
對此,嬴昊還真無所謂,畢竟哪個女人無論誰生的極為,反正也都是他的兒子,在他看來都是一樣的。
當然,在已經(jīng)知道任紅昌會生下圣子的情況下,嬴昊肯定是更家傾向于,讓他和任紅昌的孩子來繼承大秦的,但不代表他就會不把劉幕生的兒子不當兒子。
可是嬴溫這些老人,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有劉氏血統(tǒng)的后代,在嬴昊之后繼承大秦,甚至都不能容許這個孩子出生。
嬴昊知道自己說服不了嬴溫,于是攤了攤手,一臉無奈道:那您老說怎么辦
跟之前一樣,若是女兒就留著,若是男孩就偷偷的做掉,你要是狠不下心來,為父來幫你代勞。嬴溫面無表情道。
你……
嬴昊被氣笑了起來,這也就是說這話的是他這一世的親爹,這換了別人的話肯定二話不說一巴掌拍死他。
太上皇,朕不會這么做,也不許你這么做,朕不想在聽到這種話了,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吧,咱們父子好久沒見了,今日定要好好喝兩杯。
見嬴昊這副姿態(tài),嬴溫也是充滿了無奈,兒大不由爹啊。
他這個兒子從小就獨立自主,一旦是自己認定的事,無論誰說都沒有用。
他現(xiàn)在是真的后悔啊,當初兒子和劉幕之間的聯(lián)姻,他要是拒絕劉宏的話,也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事了。
嬴溫也不想和兒子吵架,所以沒有繼續(xù)說下去,準備以后再找機會,。
吃飯時,嬴昊卻毫無征兆的問道:太上皇,朕想見嬴龍老祖。
昊兒,你怎么知道此人為父應該沒有跟你提過吧
嬴溫一臉的詫異,不明白嬴昊是怎么知道的。
朕自然有自己的情報渠道。
嬴昊并沒有要解釋的意思,也沒有必要去解釋,他可是大秦的皇帝,做任事并不需要解釋清楚,哪怕對象是太上皇也一樣。
若是在你回洛陽之前,為父也不知道老祖消息,為父一直以為老祖已經(jīng)死了,可就在最近老祖卻主動聯(lián)系到了為父,為父正準備為昊兒你引薦,沒想到你卻主動提了出來……
原來十幾年前,燭龍追捕應龍時,并不知道應龍和秦家的關(guān)系。
應龍也知道一旦他和秦家的關(guān)系暴露,燭龍乃至大漢都不會放過秦家,所以自此再也沒有聯(lián)系過秦,直到不久前傷勢徹底痊愈,并得知了大秦已經(jīng)復國的消息。
應龍是怎么也沒想到啊,在他養(yǎng)傷的這十余年間,天下的變化竟然會這么大,而秦家更是在沒有他幫助的情況下完成了復國,而這所有的功勞都歸功于他弟弟秦山的孫子,嬴昊。
應龍大半輩子都在復國而奔走,他反了一輩子漢卻一事無成,反倒是孫子輩嬴昊推翻了大漢,并讓大秦成功復國。
嬴昊迫切的想要見見嬴昊,于是就讓贏勾和將臣去聯(lián)系上了秦溫,讓其安排自己去見嬴昊。
在秦溫的牽線安排下,嬴昊當天就見到了應龍。
應龍在見到嬴昊后,毫不在雙方的年紀、輩分、實力等差距,直接單膝跪下行禮道:草民嬴龍,參見大秦皇帝陛下。
不可不可,老祖快快請起,這萬萬不可啊。
嬴昊連忙扶起應龍,對方血緣上面算是他的爺爺,他又怎么能讓爺爺來跪自己呢,可是卻沒能吧應龍給扶起來。
單膝跪下的應龍一臉認真道:老夫這一跪,不為其他,只為謝陛下,復我大秦。
身為嬴氏子孫,這是嬴昊分內(nèi)之事。
罷,嬴昊再次去攙扶應龍,而這次應龍沒有拒絕,直接站了起來。
老夫這半生都在造大漢的反,為此不惜耗盡了我嬴氏的全部積累,結(jié)果不但一事無成,反倒還差點連累的家族。
陛下起兵復國,歷經(jīng)磨難,老夫也沒能幫上半點忙,老夫真的是慚愧啊。應龍一臉羞愧的說道。
嬴昊聞不由一怔,一生都在反漢這又是什么展開啊
在經(jīng)過一番詢問后,嬴昊了解到了應龍的過往,原來早在黃巾起義之前,應龍就已經(jīng)在密謀造反了,并且還準備鼓動百家一起造反。
當然,應龍并沒有暴露和秦家的關(guān)系,一直都是以自己個人的名義在行事。
可他還是低估了大漢的底蘊,就在他突破準半步玄境,自以為天下無敵時,卻大漢的守護者燭龍給盯上了。
當時的大漢能夠威壓百家,顯然底蘊還是很強的,大宗師的數(shù)量并不比顯得大秦少,又發(fā)現(xiàn)了應龍這么個大反賊,自然不可能讓其繼續(xù)活下去。
但當時應龍的實力,不說天下無敵,也鮮有人能是對手。
燭龍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于是就帶著十幾位大宗師,準去圍殺應龍。
應龍身邊只有贏勾和將臣兩個大宗師,又如何能敵得過大漢一國強者的追殺
就在應龍即將殞命至極,縱橫家鬼谷子請上清出手,及時的救了應龍一命。
之后的局勢愈發(fā)失控,道家,諸子百家等勢力都參與了進來,而上清更是和應龍聯(lián)手重創(chuàng)了燭龍。
沒了燭龍這位準半步玄境,大漢的那些普通大宗師,自然不可能是應龍的對手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應龍竟憑借一己之力,殺光了除燭龍之外,大漢的所有大宗師。
自此,應龍的名字成了一個禁忌,而大漢底蘊盡失之下,新的大宗師又未成長起來,自然再難壓得住諸子百家,于是就有了之后的黃巾起義和百家復起。x